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關於推動我省文化產業跨躍式發展的建議
2012-01-08 14:22:4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市政協副主席賀曄代表政協哈爾濱市委作大會發言。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關於推動我省文化產業跨躍式發展的建議

政協哈爾濱市委員會

  省委提出“十二五”期間要把文化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增加值實現三年增一倍、五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並將其列為文化發展“八大工程”之一,這標志著我省文化產業開始進入繁榮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文化產業跨越式大發展,促進我省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

  一、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加強組織領導,深化體制改革,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文化產業呈現出持續較快發展的可喜局面。2006年以來,文化產業增加值以年均21%的速度遞增,高出全省GDP增速9.9個百分點。2010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210億元,比2005年增長159.3%,佔全省GDP比重2.1%,比2005年高出0.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1%,比2005年高出0.7個百分點;人均創造增加值6萬元,是2005年的2倍。

  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狀況與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產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27位,處於偏後水平。截至2010年5月,全國已有6個省市的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51家文化企業實現上市融資,而我省仍為空白。

  分析制約我省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原因和障礙,一是思想觀念相對保守,佔位不高,缺乏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創新思維;二是經濟基礎薄弱,投入總量不足,融資渠道不暢;三是文化體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文化產業發展體制機制不完善,產業發展環境不夠理想;四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新興文化產業佔比較低,發展後勁不足;五是缺乏人纔的培養、引進和激勵機制,影響了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推動我省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就我省而言,要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GDP佔比至少須提昇一倍,難度之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拓寬產業視角,強化創新理念,積極學習借鑒文化產業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方式,打出一套適合我省特點、適應市場需求的組合拳,著力建成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產業體系。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創新宏觀管理體制,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力。一是應建立統一高效的宏觀管理機構,理順政府與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建議打破以往清一色行政人員的格局,吸收一部分專家學者,成立一支文化產業專家顧問團,為黨政決策和職能部門管理當好參謀。二是以整合文化資源和推進資源市場化運作為目標,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由管文化單位向管文化市場轉變,將工作重點放在產業規劃、市場監管、政策支持、法規建設、公共服務上來。三是把文化產業發展切實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如將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增速等,做為考核地區和部門工作的重要指標。

  (二)優化產業結構,增強文化產業發展內生力。培育新興文化龍頭企業,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突破口,應加大力度改造提昇傳統文化產業,增加創意、科技含量,叫響“創意黑龍江”、“數字黑龍江”、“感知黑龍江”。一要優化創意資源的配置,加大對創意產業園的支持建設力度。二要盡力提高文化產業的數字化水平,以信息產業帶動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昇級。三要推動文化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如“文化+旅游”、“文化+地產”、“文化+政務+商務+休閑+居住+會展”等業態,將文化產業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大循環,實現文化產業由“鏈式”向“網狀”演進。

  (三)開發實施產業項目,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牽動力。一是加快園區(基地)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建設集聚效應明顯、主業突出的黑龍江動漫產業(平房)發展基地、太陽島風景區和黑龍江(大慶)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園區等5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促進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二是打造品牌企業。通過兼並重組、資源整合、上市融資等途徑,盡快做大做強出版集團、廣電集團、報業集團、演藝集團等龍頭企業,擴大哈爾濱馬迭爾集團、松雷集團等自主品牌企業知名度,抓緊進行“龍”字號編組,傾力打造龍江文化航母。三是依托園區和企業,引進產業大項目。開發如哈爾濱“音樂之城”、哈爾濱東方巴洛克建築文化群等項目;做大做強冰雕、雪雕、冰上雜技等冰雪特色項目;借“三網融合”之機加快發展網上娛樂、網上交易等新媒體項目;還可發揮民間文化組織作用,生成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新項目。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增強文化產業發展保障力。加快建立黑龍江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推進銀企合作,鼓勵文化企業利用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投資開發戰略性、先導性文化項目。鼓勵和支持省出版集團、省廣播電視網絡公司、同源文化公司等文化企業利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挖掘和利用民間資本潛力,引導鼓勵民間資本以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多種形式,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化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五)完善人纔管理機制,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支橕力。一方面應研究制定我省文化人纔“十二五”培養規劃,充分發揮在哈高校、高職等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建立多層次文化人纔培養體系。另一方面制定並出臺更具吸引力的優惠政策,探索健全文化產業人纔評價體系、資質認證和激勵機制,加快培養引進一批高層次文化管理人纔、文化創意人纔和文化貿易人纔,形成發現、培養、使用、包裝、宣傳、推介等各個環節相互銜接的文化“人纔鏈”,推動我省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片熱土。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