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提高綜合實力 實現五個跨越
2012-01-13 15:41: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邵晶岩 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13日訊 近年來,大慶市堅定不移地實施『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即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個任務』,推動經濟、城市『兩個轉型』,加快科學和諧跨越『三個發展』,打牢產業市政人文體制『四個基礎』,立足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城市形態、人民生活、社會建設『五個新的跨越』。

  2011年,大慶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700億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結構調整實現歷史性突破,油與非油經濟比重由64:36調整為47.2:52.8。

  調優經濟結構

  增強綜合實力

  5年來,大慶市不斷調優經濟結構,由原來的油經濟一枝獨大,發展到目前的油與非油雙輪驅動。

  2011年,大慶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700億元,較2006年翻了一番。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突破,油與非油經濟比重由64:36調整為47.2:52.8。全市財政收入97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44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1.8倍和2.9倍,稅收佔一般預算收入比重達87%,比2006年提高11個百分點,五年累計上繳中央財政2184億元、上繳省級財政43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4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4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3.6倍和2.8倍。單位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20.7%。綜合實力列全國地市級城市第21位。

  上項目強企業 接續產業昇級

  過去5年,大慶市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中俄原油輸送管道通到大慶市。2011年規模以上石化工業增加值是2006年的4.3倍。新建續建單項投資超億元產業項目281個、超百億元項目8個。30萬噸聚丙烯、伊利脫脂奶粉等一大批項目建成投產,沃爾沃乘用車,忠旺鋁材、聯想科技城等牽動力強的龍頭項目落戶大慶,16個產業園區規模迅速壯大,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等『三上』企業已達1207戶,地方工業年均增長40%以上,地方工業增加值是2006年的4.9倍。

  農業機械化、水利化、產業化水平大幅提昇,旱澇保收田750萬畝,比2006年增加440萬畝。2011年糧食產量達到111億斤、比2006年翻了一番,綠色棚室形成14萬棟生產規模,第一產業增加值是2006年的2.8倍。第三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實現增加值534億元,是2006年的2.9倍。

  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

  5年間,累計完成投資1406億元,實施城建重點項目188個。新城開發加快推進,新增城市建成區65.6平方公裡,佔全部建成區的35%,組群組團特色的城市框架拉開。薩爾圖機場和武警森林直昇機場通航,肇源江海聯運港口投用,大廣高速公路、龍鳳濕地大橋、中三路等27條快速路全線貫通。萬達廣場、公路客運樞紐、大劇院、博物館、城市規劃展示館、東城水庫等項目建成投用。改造老居住區144個,綜合治理黎明河、三永湖等19個湖泡,城市綠化率達到45%,建設垃圾和污水(污泥)處理廠15座,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0%。改造農村泥草房14.2萬戶,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82.5%,比2006年提高38個百分點。榮獲全國文明城、國家衛生城、國家環保模范城三項桂冠。

  人民生活幸福和諧

  2011年,大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比2006年增長52.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預計9300元,比2006年翻一番,提前達到全面小康標准。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600億元,比2006年增長44%,市區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增加4.6平方米。城鄉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95%,在全國率先建立城市『十位一體』、農村『六位一體』綜合救助體系,城市低保標准東北三省城市最高。累計新增就業21萬人,五險擴面淨增111萬人次,全民醫保覆蓋城鄉。『五七工』、『家屬工』納入養老保險,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歷史拖欠問題徹底解決。

  5年來,建設公辦幼兒園189家、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212所,市區學生享受優質高中教育比例全國領先。組建黑龍江大慶乾部學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防大學在大慶建立教學基地。五項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文化創意企業達到255家。醫療衛生合作共建成效顯著,三級醫院領辦社區衛生模式全國推廣,新建11家醫院。城區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地方和大企業建設保障性住房929平方米。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再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紮實推進『平安大慶』建設,社會安全指數達到97.7%。

  深化改革增添活力

  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公安警務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辦法。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建『四級』社會工作和群眾工作網絡。

  對外開放和經貿合作持續擴大,五年間與境外104個城市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引進國內外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73個、到位資金786億元,上市企業達19家、融資100多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比2006年增加5倍,非公經濟年均增長23%。

  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取得突破,引進建設各類研發機構170家,科技人纔達到12.6萬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92家,去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增加值466億元,位列全省地級城市首位,科技成果榮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32項,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大慶連續7次被授予『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