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訊 由於生活困難,市民劉連松一家多年來一直受到社區鄰裡的悉心照料,前不久,劉連松的女兒突患重病去世,劉連松將愛女遺體捐獻以回報社會,他還打算捐獻自己的遺體, 『遺體火化後什麼也剩不下,交給大夫們去研究吧,讓他們能幫助更多的人。』
社區重點照顧對象
劉連松今年60歲,是南崗區躍進街道辦事處前衛社區的低保戶,一家三口都是疾病纏身,多年來一直受到社區及左鄰右捨的悉心照料。當初,女兒在我市一所大學讀書,由於家中貧困,直到畢業學費也沒湊全,為此社區乾部孫桂華多次跑到孩子就讀的學校,與其領導溝通,最終為孩子減免了部分學費。劉連松的愛人在2003年患卵巢癌去世,此後,劉連松和女兒成了社區重點關注對象,大家上門送飯送菜,幫助收拾房間、定期為其理發。
毅然捐獻愛女遺體
幾天前,劉連松的女兒突然病發去世,劉連松決定將女兒的遺體捐獻,並在社區隋書記等人的幫助下辦理了相關手續。劉連松告訴記者說,2003年愛人患卵巢癌去世,剛去世的女兒也患有疾病,自己更是重病纏身,可能是一家人的生活習慣存在問題。將女兒的遺體捐獻後,可以讓大夫們對病情加以研究,就算是對社會的回報吧。
遺體捐獻一年漲三成
哈爾濱市醫科大學遺體捐獻登記接收站的工作人員付旭告訴記者說,過去,對於遺體捐獻,人們往往懷有排斥的態度。而現在,人們的意識有了很大改變。剛過去的2011年,是我市遺體捐獻最多的一年,其數量比往年增長了大約3成。對於醫學研究和教學來說,我市遺體捐獻在數量上還存在缺口,但從增長量可以看出,人們在觀念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