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新春走基層】停伐第一個冬天,沒閑著
2012-02-01 08:29:4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春曉 劉廣鑫 馬少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制菌室內,工人們正忙著拌料。

  黑龍江日報2月1日訊 眼下,雖然是熱鬧的正月,但走進伊春烏伊嶺林業局福民林場,卻很難看到閑人。場長張國安告訴記者:“家家都忙,停止主伐的第一個冬天,我們沒閑著。”

  張國安領著記者走進幾戶職工家,有的正忙著制菌拌料,為三級菌裝袋做准備;有的一家人圍在一起,網上搜集養殖信息;有的幾戶人家聚在一起,學習北藥種植技術……

  曾經是主伐林場的烏伊嶺林業局福民林場,有88戶人家250多口人。往年這時正是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2011年冬天,林場全面停止主伐,職工群眾放下油鋸和斧頭,快速完成角色轉變,由“伐木人”變成“護林人”,由靠林吃飯變成特色種植和養殖的行家裡手,第三次創業的熱潮在這裡蓬勃興起。

  張國安說,停伐全面啟動之前,場領導班子便提前想辦法找出路,鼓勵乾部職工解放思想,發展非林經濟,開闢新的財源,真正實現林場停伐不停“產”,職工收入不能減。

  福民林場有野生榛子林2萬多公頃,自然資源豐富。由於榛子樹老的快,5年就不怎麼結果了,如何使榛子林“返老還童”?早在2009年,張國安就一直琢磨,他上網查,找專家聊,翻書看報,出去考察,胸有“秘笈”的張國安把300公頃老化樹乾鋸掉,用藥物促使樹木萌生新枝條,兩年就能結果,第三年就到了盛產期。改培過的榛子果仁大,抗病能力強,產量能翻三五倍。2009年改培300公頃,2010年改培350公頃,2011年已經改培400公頃,福民人要將這“小榛子”做成“大產業”。

  林場還把北藥種植作為增加經濟增長點的主導產業來抓。去年,場領導到遼寧實地考察,引進了種植中藥材——遼?本。他們通過爭取林業局扶助資金和乾部職工出資一部分的辦法,建立了遼?本種植示范基地,班子成員和乾部帶頭種植40畝,看到長勢良好,職工群眾紛紛要求追加種植面積。今年,他們在林下栽植遼?本苗35萬株,盼望著來年能有個好收成。

  “笨”式特色種植養殖在林場悄然興起。當下,正是種植戶和養殖戶收獲的時候,?子、山兔、野豬等被慕名而來的客商收走;木耳銷售形勢喜人,去年,全場種植木耳360萬袋,實現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300多噸蕨菜乾出口韓國,林場職工戶均收入達到7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