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日訊 1月29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大慶中心支行了解到,截至去年年末,大慶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95億元,較去年年初增加93億元。銀行貸款餘額的大幅增長直接反映了大慶各商業銀行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個人消費貸款大幅攀昇
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卻沒有足夠的錢,怎麼辦?“貸款唄!”市民潘世凱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小潘是一名油田員工,去年10月份,他決定購買一輛10來萬的小轎車,可把家裡的存折都湊到一起了,還差5萬元。正心急呢,有人推薦他去銀行試試。結果只用了3天時間,小潘就從銀行拿到了5萬元貸款,開上了新車。個人消費貸款讓小潘嘗到了甜頭。
“借”銀行的錢改善生活,“借”銀行的錢做生意,正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市民體會到個人消費貸款的種種好處,纔使得大慶貸款額節節攀昇。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大慶中心支行了解到,去年,大慶個人貸款餘額達15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7億元,比去年年初增加4億元;中長期貸款115億元,比去年年初增加30億元。短期貸款,主要用於“貸款購物”或者資金周轉;中長期貸款主要用於購房、買車、裝修等大宗商品的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
近500億貸款投向四大領域
隨著存款餘額的增加,大慶貸款餘額也是“水漲船高”,截至去年年末,大慶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95億元,較年初增加93億元。貸款重點投放有四個方向,分別是政府項目、房地產開發、涉農項目、與石油石化企業相關的中小企業。
盡管貸款餘額昇高,但依然有近千億的資金還在銀行“睡大覺”,只有讓這些資金“動”起來,讓它們在本地“消化掉”,纔不會造成“財富外流”。
金融機構可貸資金達千億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大慶各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達1712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個人存款為1015億元,首次突破1000億。
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銀行的存貸比上限為75%,也就是說,銀行每吸收100元存款,最多可以拿出75元發放貸款。按照75%的放貸比例來計算,全市銀行機構可以有1284億元的貸款總量。可截至去年年末,各家銀行的貸款餘額為495億元。
這筆巨額存款,看上去是“藏富於民”,但是,如果本地“消化不了”,銀行一般會采取兩種方式:一是把存款轉交到上級銀行,通過上級銀行貸出去;二是和外地銀行合作,把款貸給外地使用。不管哪種方式,都會造成“財富外流”。
正如一位銀行負責人所說:“存的多,放的少,反映出大慶1712億元的存款總量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沒有實現優化配置,造成了資金浪費或財富流失。”
對於如何讓資金動起來,有關人士給出如下建議:改善內循環,增強消費信心;引進高檔品牌商品,增加市民本地高檔消費;結合市情,出臺一個類似家電下鄉的拉動內需的政策。同時,還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另外,業內人士還建議政府建立免費創業基金,給創業者提供扶持政策等。
讓銀行增加本地放貸,就會促進企業上項目、謀發展,這樣纔能更有力地支持地方經濟建設。
資金只有流動起來,纔能“錢生錢”。
大量資金以貨幣形式存入銀行,擱置不用,就是資金閑置,是資源上的浪費。
另一面,卻有大量中小企業急需用錢。
加大銀行的放貸力度,提高資金的盈利性和流動性,讓錢活起來,纔能獲得更大收益。這樣,經濟環境纔能更健康、纔更具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