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8日訊 記者從7日召開的哈市2012年衛生工作會議上獲悉,市民最為關心的著急看病卻暫時手裡沒有錢的困惑有望破解。針對這一問題,哈爾濱市衛生局欲與各大銀行建立客戶“信用機制”,“先看病,後買單”的新型模式有望在1至2年內實現。
現錢不多,只能選擇便宜的
家住香坊區朝陽鎮的肖女士患白內障多年,今年夏天以來病情變得嚴重,在家屬的介紹下到平房區二四二醫院做白內障手術,主治醫生稱,手術也就8000塊錢。
肖女士稱,當初醫生說手術用的是國產人工晶體,很安全,能使用多年。可是在臨做手術時,卻被告之晶體沒有了,只能選擇進口的人工晶體,費用需要數萬元,這可讓每月只有幾百元退休金的肖女士犯了難!兒子生活條件也不好,她也不願意張這個口,家裡唯一的房產也被做銀行抵押用了。
肖女士希望醫院能給她先做手術,隨後支付醫藥費或者采取分期支付,但遭到院方拒絕。最後,肖女士在其他醫院做了白內障手術。
“人滿為患”
看病需提前一天排隊掛號
哈醫大一院日均門診接待患者數量為5000人至6000人。在門診大廳,各個掛號窗口人滿為患,有的患者為看病,提前一天就開始排隊。在醫院的角落裡隨處可見打著地鋪排隊掛號的人。有的為了早點兒看上病,不惜僱人排隊掛號,還有人在“號販子”手中高價購買“專家號”。
在哈醫大二院放射線科,林女士告訴記者,她和老伴兒是從湯原縣坐了一宿的火車趕來的,就為老伴看股骨頭的病。在哈工作的女兒請了一天的假,專門排隊掛號。昨天一下午加上一晚上的時間,終於看上病了。雖然有心理准備,但是大醫院裡看病難、掛號難還是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新模式緩解
看病難排隊難
哈爾濱市衛生局醫政處工作人員表示,看病難、掛號難是患者目前就醫遇到的最大困難。如何解決這些矛盾,衛生局探索出一條解決此類問題的新路,即與各大銀行合作,建立患者“銀行信用機制”,讓患者實現“先看病,後買單”。
該工作人員介紹,醫院與銀行合作建立“銀行信用機制”具體做法是,由各大醫院聯系各大銀行進行合作,在醫院門診大廳安裝類似於劃卡機的裝置,劃卡機能夠准確顯示就診者的身份、銀行信用等級等信息,也可以是銀行信用卡。患者在就醫之前劃一下卡,然後就可以進行檢查、手術、用藥等一系列治療,費用等患者出院時統一結算,免去了患者多次交費的麻煩,也省去了醫護人員反復催繳治療費用的麻煩。目前,一些醫院也實行了“先看病,後買單”的措施,針對的僅是急診,以先治病救人為重。即將探索實行的“先看病,後買單”與之不同,它指的是普通門診的廣泛應用。
那會不會出現患者“看了病,不買單”的情況呢?該工作人員表示,患者若是拖欠醫療費,醫院方面會在患者出院當日或幾日內聯系銀行,銀行方面會將患者欠款在信用卡上自動扣除,就等於是患者欠銀行的錢,銀行為醫院代收患者所欠的醫療費用,患者交納治療費也將進入銀行信用等級。
該工作人員表示,“先看病,後買單”模式正在探索階段,有望在1到2年內實現。此舉解決了患者著急看病的問題,也極大解決了患者排隊掛號、反復交納醫療費的繁瑣過程,很大程度上分流了病人。排隊的人少了,省去了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新聞鏈接:
據《佛山日報》報道,2006年,佛山健翔頸腰醫院正式啟動“先看病,後交錢”就醫流程,前來就診的病人不必先排隊掛號和先支付掛號費,而是由導醫小姐帶領,直接到各科室看病。病人先由醫生進行診斷和簡單治療,在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大概的治療費用後,再作出是否接受在該醫院進一步治療。病人最後完全滿意醫生的診療服務和醫生的診斷水平以及治療的費用,纔支付檢查費、診療費、藥費等。
佛山健翔頸腰醫院院長龍翔宇表示,醫院的這種做法在國外並不是新鮮的事情,早在幾年前,國內就有醫院這樣操作。該收費模式開展幾天來,醫院的門診量上昇了20%,病人對於醫生的服務態度很滿意。
病人是否會“走單”,有沒有看“霸王病”的現象,醫院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對此,佛山健翔頸腰醫院骨科主任劉明淮說,醫院實行“先看病,後買單”後,只有極少數的病人”走單“,並不影響醫院的運作。並且有病人頭兩次都“走單”,第三次卻專程來把錢全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