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13日訊 面對資源供給剛性約束增強與我省現階段發展需求剛性增長的現實矛盾,全省國土資源系統積極服務全省發展大局,強化調控手段,合理引導需求,實施供需雙向調節和差別化管理,資源保障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用地保障更加積極有力。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充分運用城鄉用地增減掛鉤和中期指標考核等政策措施,使全省年度用地指標在國家下達計劃的基礎上增加60%,達到近1.7萬公頃,較好地保證了發展需求。土地審批供應堅持『有保有壓』原則,采取指標隨著項目走的『點供』方式,有效保障了重點城市、重點園區、產業項目、旅游名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公路、鐵路、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用地。先後為哈、齊、牡、佳、大等12地市、40多個縣區調整了土地規劃布局,為哈大齊產業帶、綏芬河等13個重點園區調整土地規劃110平方公裡,為12個旅游名鎮調整規劃33平方公裡,有效地保證了全省重大決策的落實。切實加大了『批而未用』土地的清理力度,2007-2010年全省已批土地供地率由56%提昇到74%,進一步緩解了用地壓力。2011年全省土地審批突破了2.52萬公頃,再創歷史新高。重點產業用地8000多公頃,同比增長67%;保障性住房供應土地3742公頃,做到了應保盡保。
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大幅提昇。按照國務院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統一部署,規劃了『十二五』全省地質找礦藍圖及『358』(三年有重大發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地質勘查開發新格局)找礦目標;省部合作步伐加快,大、小興安嶺1:5萬航飛物探測量工作已完成90%以上,新發現有價值的找礦線索超千個,其中有價值找礦靶區219處,找礦潛力巨大。公益性基礎性地質調查取得重大進展,引入中央地勘基金進行重要礦產資源前期勘查,同時引導商業跟進勘查,相繼發現了大中小型礦床30多處和一大批重要找礦線索,為拉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創造了重要條件。進一步加大地熱等清潔能源的勘查開發力度,2011年投資2950萬元,完成地熱井5眼,帶動了局部地區地熱開發和利用。
加強礦政管理促進資源利用。強化礦業權審批管理,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政策規定審核把關。深入開展礦業權市場清理工作,重點對圈而不探、以采代探、非法轉讓礦業權等違法行為進行清理和整頓。煤炭礦業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省工作順利推進,共投放煤炭采礦權2個,年新增煤炭產能60萬噸。積極推進全省43個礦業產業重點項目,開復工項目39個,完成投資87億元,當年建成投產14個。2011年全省礦業經濟總產值達1050億元,實現了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