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2日訊 日前,記者在青岡縣民政鄉衛生院看到一張『另類』的處方,上面寫著:『每天至少喝5杯水,晚上用熱水泡腳並按摩湧泉穴、關元穴,適量食用動物腎髒。』開這張處方的醫生對記者說:『患者其實沒生病,就是過年期間休息不好造成的身體虛弱,根本不用吃藥,這張處方就夠了。我是治病的醫生,不是賣藥的醫生。』這張處方折射出目前在我省鄉鎮和社區,醫生以服務百姓為宗旨,百姓不再為看病貴而煩心,而這一切,得益於藥品零差價銷售的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
據了解,作為醫改重要內容之一的基本藥物制度,目前在我省政府主辦的899個鄉鎮衛生院和523家社區衛生中心全部實施,這項改革所帶來直接變化就是藥品價格的較大幅下降,而更深的內涵是伴隨著這項改革的深入,基層衛生機構的公益性在悄悄回歸。
結束『以藥養醫』歷史
藥品『水分』被擠掉
據了解,我省2009年9月8日至2011年2月18日,分三批啟動實施基本藥物試點工作,提前實現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全省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並執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政策,結束了基層以藥補醫的歷史。2011年5月底,完成省內基本藥物品種增補工作,共增補119個品種,增補後,我省基本藥物共426個品種,從配備使用情況看,基本藥物品種數量基本能夠滿足基層群眾用藥需求。同時,我省還按照國家文件精神,落實『雙信封』等規范的招采制度,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新一輪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藥品流通環節的『水分』被逐步擠掉。隨著我省基本藥物制度基層全覆蓋和規范的藥物招標采購制度,價格合理、質量可靠的平價藥惠及千家萬戶。
省衛生廳藥政處處長梁法興對記者說:『基層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後,大處方和藥物濫用現象明顯減少,切實減輕了群眾用藥負擔。
哈爾濱市共樂社區醫院的患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拿出以前開的藥單和現在的藥單仔細對比,發現省了32.15元,』我這是慢性病,要長期吃藥,算下來,一個月能省300多塊錢,而且不僅僅是藥費省了,要是去大醫院看病,來回打車還得幾十塊錢呢。』
從『賺錢』到『服務』的蛻變
基層醫療機構公益性逐步回歸
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離不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體制的保障,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運營費用、醫生的激勵機制問題,是保證基本藥物制度和零差率銷售政策順利實施和長久保持的前提。
據介紹,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綜合改革也同步進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建設支出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省級財政對醫務人員工資實行托低補助,醫務人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普遍實現了與當地事業單位工資收入水平的銜接。我省各級政府每年支付11億元,用於保證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所需的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工資、開辦費用等各項支出。正是由於這項改革由政府主辦、政府『買單』,保證了改革的有效落實,同時也讓以前靠看病賣藥賺錢為目的的基層醫療機構,變成了為基層百姓進行醫療衛生服務的『服務站』,基層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在逐步回歸。
民政鄉衛生院院長告訴記者:『不怕你笑話,以前我天天拿著計算機算計,每天衛生院支出多少錢,收入多少錢,賣了多少藥,強留住了多少患者,如今省裡推行基本藥物制度,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們衛生院以及醫生的收入與藥品徹底斷了聯系,醫生工資由財政統一撥款,衛生院有財政補償,我們不再靠賣藥賺錢,而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該衛生院的統計數字顯示,去年11月份和今年1月份比較,就診人數上昇了57.8%,而人均診治費用下降68.7%,這昇與降反映了基本藥物制度這項改革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