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1日訊 理清一根豆芽的管理職責、給豆芽辦“出生證”、豆芽流入市場後要有專門的芽菜檢測設備和人員……最終讓市民吃上放心豆芽。2月29日,哈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分感謝生活報關於放心豆芽的報道,為哈市如何管理豆芽理清了思路。即日起,哈市將開展芽菜整治專項行動,借鑒沈陽成熟經驗,取締不合格小作坊,豆芽生產企業產品要有相關質量合格證方可出廠,哈市正在申請將檢測豆芽立項,填補芽菜檢測的空白。規范市場後,將扶持正規企業建生產基地,規模化、工廠化生產,從整治豆芽做起,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豆芽這個產品非常特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農戶自己在家發豆芽吃,時間長了,不僅能滿足自家食用,還能將多餘的豆芽出售,慢慢地,在哈市城鄉接合部,就發展出一些自發形成的豆芽小作坊。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豆芽的生產工藝也發生了改變,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小作坊業主隨意使用和超量使用一些對人體有毒有害的添加劑。直至去年,無論國家、省市都沒有形成針對豆芽的管理規范,甚至豆芽到底歸誰管的權責也沒分清楚。”哈市農委農產品質量監管處處長劉國洲對記者說,去年沈陽的毒豆芽事件發生後,哈市迅速反應,將豆芽的監管設在哈市農委,其他幾個部門配合。哈市農委於去年年底起草了《種芽菜生產技術規范》。
劉國洲說,生活報“讓冰城市民吃上放心豆芽”系列報道十分及時,也為哈市如何管好豆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即日起,哈市將開展芽菜整治專項行動。沈陽治理毒豆芽時間短、見效快、效果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經驗。哈市農委下一步也將聯合公安、質監等相關職能部門,查處、取締不合格小作坊,開展芽菜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關於目前哈市各大市場所售豆芽沒有標准、沒有記錄、無法判斷是否含有毒添加物的問題,劉國洲說,在此次整治行動中,將加大對芽菜生產企業、小作坊的監管檢查力度,對不具備生產條件的種芽菜生產企業和生產者堅決於以取締。對在芽菜生產過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添加劑的行為堅決予以打擊。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小作坊生產的豆芽內添加了禁用的恩諾沙星(一種獸藥),違規使用了亞硝酸鹽、尿素等,使用這些添加劑不僅可以使豆芽長得更長、更胖,還能夠長時間不腐爛、生長周期短,長期食用這些添加劑對人體是有害的。其中亞硝酸鹽可使血液中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運輸氧的能力而引起組織缺氧性損害,而恩諾沙星則是動物用藥品。
劉國洲說,此次豆芽整治將嚴格按照《種芽菜生產技術規范》操作執行,按照有毒有害物質限量及檢驗方法操作。此次將采取產地證明制度,刻制和印發產地證明的專用章和產地證明單據。各村屯生產的豆芽都要憑借加蓋了產地證明專用章的產地證明單據纔准許進入市場流通。產地證明制度使豆芽在流通中可追溯到源頭產地,一旦出現問題將有據可查。
目前哈市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內關於豆芽有毒物質含量的檢測尚屬空白,也因此造成監管有一定的難度。對此,劉國洲說,豆芽是一種特殊的農副產品,它既不同於普通的初級農副產品,又有別於那些經過加工的食品。目前國家和省一級尚未出臺豆芽的檢測標准,而市一級只能出臺生產規范。目前哈市豆芽檢測依據的就是去年年底出臺的《種芽菜生產技術規范》。另外,豆芽的檢測和蔬菜檢測不完全相同,目前哈市農委檢測中心尚無檢測芽菜的能力,哈市豆芽的檢測只能委托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農委等部門檢測。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哈市農委已向省農委及計量監督部門申請立項,引進芽菜檢測儀器,進行人員培訓等,填補哈市芽菜檢測的空白。
“打擊小作坊豆芽,不是讓豆芽絕跡,而是要把有毒有害的問題豆芽清出市場,最後真正讓市民吃上放心豆芽。”劉國洲說;沈陽市芽菜工廠化生產基地的做法很值得借鑒。在打擊小作坊問題豆芽的同時,哈市農委將申請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引導哈市正規企業建立芽菜規模化、工廠化的生產基地,讓放心豆芽重回市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