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政協委員劉迎霞:標本兼治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2012-03-05 21:23:4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全國政協委員劉迎霞。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東北網北京3月5日訊(記者 孫曉銳)“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之源,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卻並非中國獨有,幾乎是個世界性難題。”全國政協委員劉迎霞建議,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必須立足眼前,放眼長遠,標本兼治。

  根據全國工商聯進行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超1100萬戶,佔全國實有企業總數的99%以上,提供了我國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納稅額佔國家稅收總額的一半左右。

  通過一連串的數字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無論從經濟貢獻率還是吸納就業能力來講都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記者拿到另一組數據卻凸顯了眾多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發展瓶頸。

  根據銀監會測算,目前我國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為20%。例如,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總量在600億元以上,但小微型企業自籌解決的資金不到30%,有50%以上的企業新上項目後,由於缺少流動資金而影響生產。內蒙古自治區70%以上的中小微企業主要依靠自身積累、民間借貸籌措資金,很少能從銀行獲得貸款。

  分析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劉迎霞委員說,表面看,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原因是缺乏融資渠道、利率高和缺乏擔保等問題,特別是沒有專門面向小微企業小型金融機構。但經過我們調研發現,問題並不是簡單成立一些小型金融機構就能解決。

  最初大家認為從銀行貸不到款是因為找不到擔保抵押,順應要求國家允許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專門解決中小微型企業的融資擔保難題,截至2010年末,全國中小微型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到4000多家,小額貸款公司也達到2000多家。機構有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只因這些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大多去從事高利貸、非法集資甚至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了。歸根結底,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經營狀況不佳、回報低,風險大,吸引不到包括信貸資金在內的資本青睞。

  在這種背景下,要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眼下靠幫扶,長遠靠昇級。政府必須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轉型昇級,擺脫困境,扭虧為盈。只有企業經營上了臺階,纔會吸引信貸等資本的關注,融資難問題纔可能迎刃而解。

  劉迎霞委員表示,從去年年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到今年年初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緩解融資難的舉措,特別是中央財政安排150億元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將成為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踏板”。這些政策將有利於小微企業“御寒”,但問題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解決起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劉迎霞委員建議,有關部門應轉變韁化觀念,細化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建立“政企銀”溝通聯系機制,搭建“銀企”融資橋梁。稅收“一減到底”,引導小微企業轉型昇級。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支持涉及中小微企業訂單的項目融資。加強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資本的投入,確保小微企業貸款差別化監管,不受總量控制。引導投資基金進入小微企業,重點支持企業昇級轉型。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