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日,我省代表團小組會議審議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等,代表們說修改刑事訴訟法對於保障公共安全,特別是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具有重要意義。本報記者邱成攝
黑龍江日報3月10日訊 3月8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後,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兩天來,參加會議的黑龍江省代表團在對草案進行分組審議時一致認為,這次刑訴法“大修”是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生動實踐,是民眾吁求和國家意志有機契合的結晶,必將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歷史進程中樹立起新的裡程碑。 代表們指出,這次修改,是在1996年我國刑事司法制度和訴訟制度進行重大改革基礎上的又一次重大修改,也是近幾年來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一次總結,適應了懲治犯罪和加強對公民權利保護的迫切需要。讓老百姓從立法活動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使得這部事關公眾切身利益的程序法修正案草案獲得了廣泛的民意基礎。草案積極回應了公眾對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迫切吁求,充分體現了民主立法的魅力。 代表們在審議時指出,修正案草案充分彰顯了科學立法的精髓。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從2009年初開始著手刑訴法修改方案的研究起草工作,全國眾多法學專家、法律工作者參加了草案的起草和研討。這種科學嚴謹的立法態度,有利於形成專家與立法工作機構之間的良性互動,使立法機構收到內容更全、質量更高的建議。同時,修正案草案充分反映了國情特點,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既堅持與時俱進,又不超越現階段的客觀實際,真實反映了我國當前的法治水平,使“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憲法原則得以具體化。 修正案草案在總則中明確寫入“尊重和保障人權”。代表們研讀這次修改後的條文時,清晰地看到了一條“尊重和保障人權”的主線。此外,防止刑訊逼供,不得強迫“自證其罪”;明確逮捕條件,嚴格限制“不通知”家屬情形;辯護律師介入提前,涉嫌偽證需“異地”偵辦等,也得到代表們的贊成。 分組審議時,從代表們由衷發出的贊許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此次刑訴法修改的難能可貴。大家說,作為規范刑事訴訟活動的基本法律,我國現行刑訴法制定於1979年,此次修改是繼1996年首次修正以來的又一次修改。無論是完善證據制度、強制措施、辯護制度,還是完善偵查措施、審判程序、執行制度以及規定特別程序,這次修改既是對16年來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實踐的主動適應,也是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的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