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5日訊 14日上午,在大慶市工商局六樓會議室,召開了『3·15』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去年十大維權典型案例和消費者投訴十大熱點。
1百貨投訴居首檢測仍是難題
百貨類投訴量居年度投訴首位,其中服裝鞋類投訴最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服裝商品沒有相應的“三包”規定,調解糾紛缺乏法律依據;服裝面料千差萬別,服裝檢驗仍有一定困難;鞋類反映最多的是質量問題。
2手機投訴很多退換舉步維艱
通訊電子類投訴主要集中在手機領域:手機待機時間短、按鍵失靈等質量問題。在維修過程中,不給消費者提供備用機;修理不做修理記錄,使消費者無法享受換貨、退貨的權利。
3家電售後服務堪懮投訴數量有所增多
家用電子電器類產品的質量、安裝、安全、維修等售後服務問題的投訴不斷昇溫。主要表現在:送貨、安裝不及時;銷量大,商家沒有組織好相應的貨源及配送、安裝等服務;售後服務不是由商家自身完成,產品售出後,售後服務由生產廠家提供,賣家、廠家相互推脫的情況時有發生;維修收費不合理,維修人員上門維修收費標准不明或事先不告知,引發消費糾紛。
4食品問題屢禁不止安全狀況不容樂觀
食品方面投訴的主要問題是:食品標志不規范,內容與實際不符,部分食品中含有異物,尤其是散裝食品在放置、保存、保質期等方面暴露出嚴重的衛生問題。一些企業蔑視消費者利益,明知食品有缺陷仍生產和銷售。
5 裝修投訴問題較多欺詐牟利手段卑劣
房屋裝修問題有上昇趨勢。施工方為牟取利益而粗制濫造,以次充好,造成室內空氣嚴重污染;工程計量不透明,不去實地測量,而只是簡單地估算得來;有些家裝公司以代購材料為名,與經銷商串通,額外賺客戶錢。
6預付款消費問題多約定服務縮水打折
由於預付款消費是先付款再消費,時間跨度長,消費者無法預料商家在經營中的變故,有時因經營者關、停、並、轉等情況,無法繼續接受約定好的各項服務,甚至無法及時挽回損失。
7保健品銷售市場混亂老年消費者易陷陷阱
廠家未經有關部門批准,大肆搞“健康講座”,拉攏誘騙消費者上當,實際上是推銷產品甚至是搞傳銷。老年人所患多為慢性疾病,為此受騙上當的情況時有發生,不法經營者從中獲取了高額利潤。
8快遞投訴越來越多霸王條款防不勝防
快遞行業的主要問題為:送貨不及時、亂收費、中途加價、物品損壞、物品丟失等。出現問題後快遞公司以各種理由推脫責任,如保丟不保損,使消費者難以得到賠償。
9 汽車投訴問題集中 無法可依維權艱難
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儀表板等關鍵部件在使用不長的時間內就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花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購買的高檔商品卻不能放心使用;維修質量差;一些維修店甚至虛構產品故障情況,誘使消費者更換零配件。
10農資問題影響較大證據難尋索賠無果
農資投訴雖然在投訴中所佔比例較低,但多為群體性投訴,影響較大。一個地區的眾多農戶受害,影響他們半年甚至一年的收成,加之農民購買農資不注意索要購物憑證,沒有預留少量樣品,而且農作物減產往往有土壤?情、病害、種植管理、氣候等多方面的原因構成,造成農資投訴調查取證難,而出售農資的經營者經濟實力有限,出現問題沒有賠償的能力,農民獲得賠償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