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堂
張本波
劉家濱
王繼輝
東北網3月16日訊 隨著哈爾濱的城市發展,綠地被侵佔,大樹被拔走,曾經來哈取綠化經的長春、沈陽、大連等北方城市,在綠化方面已經走到了前列。與會代表呼吁,哈市要加快園林城市建設,彌補綠化欠賬。
懷念曾經的綠樹成蔭
以前在哈市三大動力路的鍋爐廠附近有一塊三角地,裡面全是樹,前幾年的改造中這些樹全被砍伐了。市民代表、哈爾濱鍋爐廠工人王繼輝表示,以前的哈爾濱綠蔭遍地,到處都是小樹林,走在街上隨時都可以坐在三角地裡的小樹林中歇一會,但隨著城市建設,廣場越建越大,小樹林卻來越少。政協委員楊書堂表示,原來新陽路、中山路上都有很多大樹和丁香。2000年,哈市道裡區新陽路改造,當時砍掉了很多樹木,哈市這些年幾乎是每改一條路就會砍掉很多大樹。哈市人大代表張本波表示,哈爾濱原有很多大樹,走在路上都不用打傘。這些年大樹越來越少了,有關部門稱,哈市綠化覆蓋率達到四成以上,但自己卻沒有感覺出來。
高級規劃師李長敏表示,革新街上和教堂附近樹成蔭,已融入小時候的回憶中,現在,革新街上樹變得又小又細,夏天時很少能找到乘涼的樹。綠化分布不均近年,哈爾濱市部分街路進行了拓寬改造,部分道路重新綠化,李長敏表示,大部分重新綠化後的街道,綠化面積都比原來少了,且綠化分布不均,街上呈現出一段路上樹木密集,一段路上沒樹的情況。市民感受路改工程,變寬了路,變沒了樹。
先鋒路兩側人行道上有的地方種植了兩排行道樹,有的商服門前一排樹都沒有,接近宏偉路路段,人行道上沒有一棵行道樹,也沒有預留樹坑。在嵩山路上,名流家具城門前及對面五六百米的地方,沒有一棵樹,也沒有預留樹坑,栽樹間距至少有五六米。與此相反的是,嵩山路與長江路交口的西側人行道上,五六米的距離內,密集種植著兩排行道樹近20棵。香坊公園(現稱尚志公園)建於1958年,兆麟公園建於1906年。哈市人大代表張本波說,哈爾濱市老城區的公園大多是上世紀50年代之前建的,20年來老城區未增加新的公園。同時,大片綠地還被侵佔。
哈市人大代表劉家濱表示,丁香是著名的庭園花木,花朵美麗雅致,花香馥郁獨特。耐寒耐旱,適合在哈市種植。近年來,樓房拔地而起,丁香花卻越來越少,它的成本比種草低廉,在一些區域合理規劃,找出合適的樹種進行種植,既可以美化市區景觀又可改變城市環境。種了拔拔了種太折騰李長敏表示,2010年,隨著中山路改造完成,路兩側錯落有致地種有小葉丁香綠籬、偃伏?木、紫丁香、榆樹、楊樹和樘槭等各類植物,並在植物的空隙間鋪上草坪。但工程竣工不足半月,因種植、養護方法不當,新植的部分紫丁香樹葉全部枯乾、垂榆大半沒有發芽,據專家估計,中山路新栽樹木枯死四分之一。
2011年,綠化部門挖掉部分草皮,栽上近千株柳樹。 2009年,哈爾濱為了建設丁香城,拔掉了很多樹栽植丁香,導致丁香苗價格暴漲。4月下旬,紅旗大街隔離綠化帶上的水臘已經發芽,但還是被拔,改種丁香。哈市南崗區學府路街路兩旁曾是生長了20多年的松樹林,後因道路拓寬改造,數千棵大樹被連根挖走,幾經綠化,那裡又先後種上了灌木叢和草坪;以前道裡區兆麟街的街心花園內有大量的百年榆樹、丁香樹,後來花園改建樹木被砍,種上了草,現在又種了灌木叢;兆麟街、經緯街至田地街路段,道路隔離帶上曾種上紅瑞木,之後全部砍掉改種草,再後來又種樹。如此重復綠化,浪費大量人力和財力。有與會人員表示,中央大街原來有很多樘槭,後來拔了種松樹,再後來又改種樘槭,折騰了好幾回,太浪費了。
哈市人大代表孫飛不認同大樹進城的做法,他表示,大樹移到城市成本過高,樹木移栽後,受生存空間、汽車尾氣等客觀因素影響造成水土不服,往往存活不了幾年,這對生態環境來說是一種極大的破壞。張本波建議,要循序漸進地增綠、補綠,拿來主義不可取。綠化要補欠下的債多年來,哈爾濱老城區見縫插針式的城市建設,侵佔了大片綠地。當我們享受城市改造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感到了身邊的綠地在減少。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新一屆的哈爾濱市政府很重視綠化建設,下氣力要把哈爾濱建設成為森林式城市。老城區該如何增綠,張本波建議政府必須下定決心,補上落下的功課,加快園林城市建設,像彌補城建欠賬一樣彌補綠化歷史欠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