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0日訊 高新區致力於發展“兩主三高”、林源化工園區興建石化基地、鐵人園區瞄准石油裝備制造業,杏山園區青睞農畜產品加工……日前,記者從大慶市工信委獲悉,大慶市16個工業園區個個“長”得有特點,形成了石化、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和建材等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搭建起接續產業的基本框架。
工業園區是企業和項目的承載者,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大慶市工業園區起步較早,但由於多種因素,各園區一度存在項目擺放不合理、個性不明顯、主打產業不突出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大慶市對各園區的產業發展進行科學定位,通過龍頭項目帶動、骨乾企業拉動、優勢產業牽動,引導規劃新建項目、企業按照產業特點“對號入座”,使各工業園區實現了特色發展。
日前,記者在龍鳳光明產業新城看到,挖掘機、起重機等重型設備往來穿梭,數百名工人遍布項目區,16個新建續建項目在園區內紮堆開工。管委會副主任邢金輝說:“除了建設速度快,項目專業化也是園區發展的亮點,園區項目多集中在新型建材、節能環保、裝備制造三大產業。其中,主導產業節能環保類項目有20個,佔項目總數近六成。”
和龍鳳光明產業新城一樣,目前大慶市各工業園區都具備自己的產業方向和產業特質。據記者了解,現在大慶市按照業已確定的項目擺放原則,正積極引導企業及項目按照產業特性擺放到對應園區。今年,全市入駐園區的201個項目,就基本做到了“對號入座”。
園區特色化發展已成為各級決策者的共識。在去年年末,紅崗區就著手整合域內工業園區,將原有的慶南和鐵人園區合並成為大慶鐵人工業園區,重點發展裝備制造等六大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閆德表示,目前,園區內現有裝備制造業企業達100餘家,佔企業總數一半以上。而今年計劃引進的項目,還是要緊盯裝備制造業。
“園區對大慶經濟發展舉足輕重,去年,園區對地方工業貢獻率達到六成,今年將突破七成。”市工信委園區管理科主任趙文江表示,今年將繼續加大園區專業化扶持力度,按照區域比較優勢原則,集中力量發展主導產業,實現各縣區差異化發展與協同合作。同時對東西兩城產業布局進行調整,西城區積聚產業制造項目,東城區發展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目標是實現全市各工業園區的特色發展、差異發展、錯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