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物業服務站能否解決老舊住宅『無人管』?
2012-03-20 10:32: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強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3月19日專電 題:哈爾濱:物業服務站能否解決老舊住宅“無人管”?

  新華社記者 強勇

  哈爾濱市從去年開始探索建立社區物業服務站試點,對全市沒有物業服務的老舊住宅進行管理。但截至目前,該市初步組建的183個物業服務站服務費收繳率卻不足30%,部分居民對此還沒有完全認同。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建立物業服務站有助於推動城區物業管理全覆蓋,但這一探索也面臨著資金運轉、服務轉型和基層接受程度等困難,需妥善處理。

  無物業老舊住宅有了“新管家”

  “由於沒人收垃圾,最後就都扔進小區院子裡的一個大坑,周圍蚊蠅亂舞,到了夏天都不敢開窗戶。”和平?社區物業服務站站長於笑俠說,這個小區在上世紀90年代產權單位黑龍江省機械局解體後,就沒人管理了,屋面漏雨、牆體透寒、下水堵塞、環境髒亂差等問題直到成立物業服務站纔得到解決。

  一直以來,歷史欠賬多、基礎設施薄弱等使老舊住宅成為物業管理的頭疼事。記者從哈爾濱市房產管理部門了解到,目前該市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住宅超過2000萬平方米,佔全市既有住宅總量近兩成,涉及數十萬戶居民家庭。這部分住宅因為無人管理、維修投入嚴重不足,居民反映強烈。

  去年6月份開始,哈爾濱市著手解決老舊住宅“無人管”問題,計劃在兩年內建成300餘個社區物業服務站。哈爾濱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副巡視員石秀彬說,社區物業服務站是非營利組織,隸屬於社區居委會,接受市、區物業主管部門及街道辦事處指導和監管。物業服務站將結合居民服務需求,提供環境衛生保潔、日常綜合維修、庭院整治綠化等3大塊基礎性服務,收費標准為建築面積每月每平方米0.40元。

  “物業服務站不等同於物業管理公司,它主要針對沒人管的老舊住宅,提供最基礎的服務。”石秀彬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哈爾濱市建成社區物業服務站183個,管房面積403萬平方米,受益居民超過5萬戶。

  據悉,今年哈爾濱市將繼續建設121個社區物業服務站,使無人管理的老舊住宅物業覆蓋率達到100%。市財政還將同期投入2000萬元維修改造資金,以物業服務站管理的老舊住宅為重點,爭取讓居民不再受停水、斷電、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困擾。

  全面推行遭遇“尷尬事兒”

  建社區物業服務站本是件為民解懮的好事,但不到30%的服務費收繳率卻讓這一探索多少顯得尷尬,甚至一度陷入困境。

  哈爾濱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物業管理處處長張曉輝說,服務站運行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收費難。實際上每平方米4毛錢已經是收費的最低標准,這些錢全部都用在老舊住宅的清潔、維護上了。目前哈爾濱市按每個服務站平均4萬元標准給予補貼,但維持物業服務良性循環只靠政府單方面投入是不夠的,居民也應分攤一部分。

  “政府補貼的4萬元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還得要居民配合。”香坊區一位社區主任告訴記者,服務站剛成立時進行了必要的綠化服務和樓體改造,花費10餘萬元,這些錢都由街道承擔。這些工作居民都看在眼裡,但一說到收費就沒多少人吱聲了。

  經費不足、服務水平還有待提高等問題,使物業服務站的推行遭遇困境。除此之外,哈爾濱市的這些老舊住宅多是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板樓”“筒子樓”,管理起來很不方便。張曉輝說,這些老房子情況比較復雜,有相當一部分都已經對外出租,收費時很難找到房主。還有很多居民把歷史遺留問題也全部反映給服務站,要求一並解決,比如沒有產權證、各類手續不全,這就超出服務站管理范圍,加大了管理難度。

  讓棄管住宅“有人管”且“管得好”

  石秀彬表示,物業管理是一種市場行為,業主理應按合同繳費,物業企業或服務站也要按合同提供規范化服務。當前存在的服務站收費難、推廣難,業主和物業管理者都有責任。

  業內人士和專家認為,全面推進物業服務站的關鍵是做到服務轉型昇級。張曉輝說,物業站工作人員直接面對群眾,能否關注他們的生活感受將影響到物業管理的決策實施和成效,對此物業從業人員首先要改變重管理輕服務的傳統思維,提高服務意識和能力。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建議,物業管理處要強化對街道、社區物業機構的培訓,讓基層工作人員認識到推廣服務站的必要性,並指導街道、社區召開業主大會,引導業主委員會正確履行職責,提高居民物業服務的消費意識,建立業主與服務站平等協商、互動的平臺。

  董鴻揚、張曉輝等人強調,相關的監管不能放松。社區居委會應至少每半年公開費用收繳清單和財務收支賬目,並以服務質量為標杆,對街道辦事處、物業服務站進行不定期考核,對費用支出、服務態度和質量等監督,增強居民主人翁意識,使居民樂於參與並真正了解物業服務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