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燒烤業內人士自揭黑幕 乾燒烤的打死不吃自家串
2012-03-21 10:55:17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王辛娜 張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1日訊

  爆料者

  付女士

  2004年—2005年從業

  馮先生

  2007年—2009年從業

  劉先生

  2010年至今從業

  毛肚“一湯”用到底

  毛肚一鍋湯用到底,這種手法,在付女士2004年、2005年開燒烤店時經常使用。付女士說,如果客人點一鍋毛肚量少於50元錢,換用新的湯料就要賠錢,所以付女士開店時,毛肚鍋的湯料就是一天一鍋用到底。

  付女士還稱,當時的師傅在制作醃肉調料時,就已開始使用嫩肉粉,嫩肉粉醃制過的肉口感更好。另外,為了讓客人吃著香,還能再“回頭”,師傅的秘制醃肉料中少不了罌粟殼、罌粟籽、增香油這些“必備品”。罌粟殼用來熬醃肉的湯汁,罌粟籽和在調料裡,增香油可以保證肉質的鮮美度。這三大“法寶”可以牢牢地鎖住一批“回頭客”。付女士說,那時候用的肉畢竟還是好肉,“有時候烤的串,自己家人也吃”。

  “餿肉”泡完接著賣

  2007年,馮先生開起了燒烤店賣“大串”。在馮先生開店的3年時間裡,市場上的羊肉分每斤20元、15元、12元三個檔次,馮先生選擇的燒烤用肉,一定是每斤12元的。

  那時候,每到夏天客人多、翻臺率高,為降低成本,馮先生會從一些農貿市場大量購進一些變質的牛羊豬肉,為了掩蓋肉變質的味道,同時增加肉香的濃度,馮先生會叫烤串師傅盡量把肉塊切下,再針對肉質不同,添加牛肉精、豬肉精、羊肉精長時間浸泡,以掩蓋肉的餿味。諷刺的是,馮先生如法炮制的肉串,被冠以“秘制”私家肉串的名頭,成了賓客就餐必點的“佳餚”。但這種“秘制”肉串,馮先生和家人是“打死也不吃”。

  鴨胸脯肉冒充羊肉

  鴨胸脯肉冒充羊肉是目前多數燒烤店慣用的伎倆,鴨肉串是如何變身羊肉串的?從2010年經營燒烤店至今的劉先生道出了其中的貓膩:“變身”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放點“羊油”和香精,鴨胸脯肉就可以達到立即變身,燒烤時的香味,幾百米開外都能聞到。

  劉先生說,鴨肉除了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外,其肉質經過處理後很容易偽造成羊肉,但其實吃起來仔細咀嚼會發現牛肉、羊肉更有嚼頭,如果肉在嘴裡一咬就爛的,那肉多半是“壞肉”。劉先生說,有膽小的燒烤店,采用“對半原則”:一串羊肉串上多數穿四至五塊肉,其中一頭、一尾穿羊肉,中間兩塊穿被羊油醃制的鴨肉。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