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許建國:追逃網上認出『發小』殺人碎屍團伙現形
2012-03-27 10:07:56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威 黃迎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許建國。

  生活報3月27日訊 專門綁架坐臺小姐、勒索後殺人碎屍,這個作案手段令人發指的四人團伙,在“漂白”潛逃近十年後被哈爾濱市警方擒獲。這場轟動全國的抓捕,也讓很多人記住了原哈爾濱市公安局巡警支隊七大隊大隊長許建國。一般來講,破命案是刑警的專長,所以當得知破獲殺人碎屍案的竟是巡警時,很多同行都對許建國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3月的一個工作日,記者走進許建國的辦公室時,他放下了電話,微笑著說,他剛接到調令,擔任哈市松北公安分局副局長。許建國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笑容滿面,讓人很難把這個個子不高、略帶靦腆的中年人與傳聞中的“辣手神探”聯系在一起。但一講起破案過程,他果敢、堅毅的一面立即展露無遺。

  追逃網上“遇”發小

  2011年全國范圍的“清網行動”開始後,許建國在追逃網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仔細一回想,此人是曾住在哈市平房區的楊樹彬,與許建國是“發小”。追逃網上顯示,2002年9月11日,哈市平房區無業人員楊樹彬、張玉良、吳宏業和吉林省吉林市女子戟紅傑,在吉林市船營區一處公寓綁架了兩名坐臺小姐,勒索、搶劫16萬元後以極其殘忍的手段將被害人殺害碎屍,案發後潛逃。近十年間,吉林警方對此案立案七次,輾轉全國各地,但一直未將該團伙抓獲。多年間,該團伙有分有合地在全國多地作案,搶劫碎屍10人,獲得贓款200餘萬元,是不折不扣的“殺人惡魔”。

  因為對主犯楊樹彬“知根知底”,許建國主動請纓,成立了“911”專案組。摸排過程中,專案組發現楊樹彬等人潛逃後,他們在哈市的家人也“失蹤”了,初步判斷殺人團伙成員已更名換姓、“漂白”身份。千頭萬緒中,專案組獲悉幾年前楊樹彬的弟弟楊樹凱曾回哈市掛號看病,但他自稱已改姓王。

  楊樹凱回哈看病的線索,是“911”案件偵破的關鍵。根據這一線索,以許建國為首的專案組對“王樹×”和“王×凱”的個人信息進行了詳細篩查搜索,最終鎖定了住在內蒙古包頭市的“王學凱”。“沿著這一條線索,我們繼續對‘王學×’進行搜索,楊樹彬團伙成員漸漸浮出水面。”許建國說。2011年11月,楊樹彬等人在包頭市被抓獲,時過9年的綁架殺人碎屍案也隨之告破。

  耐心排查鎖定殺人惡魔

  “堅強的意志是破案關鍵。”許建國說,“密集的摸排工作是一項熬心血的事情,但在案情陷入僵局時,只要再堅持一下,或許就會看到轉機!”

  四名殺人惡魔的落網,就與以許建國為首的專案組全面細致的摸排、篩查工作密不可分,而如此大量的篩查比對工作,對許建國等人來說也確實是一場意志力的大考驗。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專案組走訪了100多戶居民、50多個單位,詢問了300多人,纔找到楊樹凱已改名這一重要線索。但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個已經改名的人,實在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易事。

  再難也要查到底。許建國等人利用公安系統網上情報平臺,對黃河以北的吉林、遼寧、山東、河北、北京、黑龍江等地一二線城市進行重點排查,“我們起初在楊樹凱實際年齡上下5歲之內,對叫‘王×凱’和‘王樹×’的人員進行搜索,排查了幾十萬人,仍然一無所獲。”此後,巡警支隊七大隊拼盡全力,擴大搜索范圍,將年齡上下浮動擴大至8歲,經過日以繼夜的排查,楊樹凱的頭像終於出現在最後一頁的倒數第三位上。

  “細節決定成敗”

  許建國因查獲殺人碎屍團伙而聲名大振,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說意外,是因為破命案並非巡警所長,說意料之中,是因為他一直堅持“細節決定成敗”的工作方式,不放過一絲可疑線索。

  2011年夏,哈市城鄉接合部出現了一個攀爬居民樓外牆入室盜竊的團伙,而且連續作案30多起。為了打擊盜竊團伙,哈市警方加強了治安巡邏。在一次夜間巡邏時,許建國細心地發現了幾個形跡可疑之人:炎炎夏日,這幾個人卻穿著厚厚的長袖衣服和膠鞋,並不斷向樓上瞟。“穿著長袖衣服可能是想隱藏作案工具,穿膠鞋可能是便於攀爬,向上望可能是在尋找作案目標,這些跡象都顯示他們與正常人不太一樣!”發現可疑,許建國等人立即上前盤查,結果證明他的推斷非常正確。根據這一線索,巡警支隊七大隊成功抓獲10名犯罪嫌疑人,破獲系列入室盜竊案件30多起。

  “細節決定成敗,一絲一毫都不能放松!”這是許建國的座右銘,也指導著他行動的每一步。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