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4月11日訊 “工程街這片綠地看著讓人太透氣了,而且位於松花江沿岸,能為冰城旅游增色不少。聽說這綠地是過渡性的,前幾年總聽說要蓋樓,今年會蓋嗎?能不能保留下來呀?”這是家住哈爾濱市道裡區工程街的市民李忠海打來電話反復強調的內容。
這兩天,冰城隨著氣溫的逐漸昇高,樹木的枝條上漸漸萌生出了新芽,春的氣息更濃了。李忠海口中的工程街綠地是指工程街、工部街、經緯街和友誼路圍合的萬餘平方米空地,目前為過渡性綠地,裡面以草地為主,還長有榆樹、果樹、丁香,而且已“過渡”22年。李忠海常在江邊健身,與周邊大多數居民一樣,對這片綠地有著難捨的情結。
踏訪:
現存大榆樹
和千株丁香
“這片地兒冬天建有冰景,夏天恢復成一片綠地,可好了。”
——21路車隊調度室工作人員
9日一大早,記者來到位於經緯街、友誼路、工部街、工程街圍合而成的這片綠地。這裡四周高樓林立,綠地臨近松花江江邊,格外顯眼。綠地內的乾草還沒有返青,靠近工程街和工部街一側的草地高高凸起,四周還有幾處拆除冰景後留下的一點殘冰。
記者注意到,綠地內共有三棵大榆樹,一棵靠友誼路一側,一棵靠經緯街一側,一棵靠工部街一側,每棵樹的胸徑都在50厘米以上。據了解,榆樹屬於慢生樹種,每年胸徑只增加0.5厘米,據此推斷,這三棵大樹至少有100年了。值得一提的是,綠地內還有10餘株亞喬類的山桃稠李等果樹,更有成墩的千餘株丁香,已經長到1米多高。
住在附近的市民張玉香說,這裡過去是哈爾濱車輛廠的家屬房,這片平房裡有很多大樹,長得可好了,廠子搬遷後,大樹也沒剩幾棵了。不過,現在種的丁香樹,到了五月份開花時,特別漂亮。
“大約三年前,聽說這裡要蓋大樓,後來周圍的居民強烈抗議,漸漸地就沒動靜了。我每天鍛煉都從這裡路過,就指著在這裡透透氣。現在城市的綠地已經很少了,更應該把它保留下來!”每天途經工程街綠地到江邊兒遛彎的董新老人說。
調查:
綠地處蓋樓已經被擱置
這塊地是1989年改造二環路時拆遷遺留下的空地,原有居民已經安置,屬性是商服公共設施用地。到今年,這塊綠地已經閑置了22年。
——哈市房產住宅局原副局長張軍良
為了追尋工程街綠地的“前世”,記者找到了哈市城鄉規劃局原常務副局長解慶國。在珠海療養的解慶國告訴記者,工程街綠地,是見證哈爾濱開埠城建歷史的地方,這塊地方是“三十六棚”的一部分。“三十六棚”說的是1898年初,當時的沙俄確定以哈爾濱為中心修築中東鐵路後,中東鐵路的附屬工廠哈爾濱臨時總工廠車輛廠於同年6月開始修建。車輛廠投產之初,所僱1300多名工人中,九成是中國工人,他們大多數是中東鐵路沿線失去土地的農民和河北、山東貧民。1903年,沙俄中東鐵路管理局在臨時總工廠南側搭建了36個“人”字形大窩棚,供中國工人居住,俗稱“三十六棚”。這裡是道裡區人口多、樓群密集、環境較差的一個居民小區,東起經緯街,西至工程小區,南起經緯十一道街,北至友誼路,面積約10萬平方米。1984年,哈市政府曾對“三十六棚”進行一期工程改造,推倒了原有的工棚式住宅,建起多層的居民樓。
“工程街綠地的變遷過程,是由哈市二開發來完成的,建議你諮詢哈市房產住宅局。”在哈市城鄉規劃局原副總工程師陶玉祥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哈市房產住宅局原副局長、現任哈大鐵路客運專線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張軍良。據張軍良介紹,目前,這塊地屬於哈市政府土地,面積是9876平方米,是1989年改造二環路時拆遷遺留下的空地,原有居民已經安置,此地的屬性是商服公共設施用地。到今年,這塊綠地已經閑置了22年。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2009年1月24日,工程街綠地的土地招拍出現在哈市國土資源局網站。按照規劃,綠地將建設新的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務中心,計劃該樓建成後將位於哈市道裡區新陽路296號的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務中心搬遷到這裡。
時至今日,工程街綠地蓋大樓的消息已經過去了三年多,這裡還是一塊過渡性綠地,既沒有蓋樓,也不見種樹。記者從哈市規劃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這塊地今年年內沒有蓋樓的計劃,也沒有其他用途的設想。當年要蓋“市民大廈”的規劃已經被擱置,無人提及。
建言:
永久保留建成“森林”
哈爾濱今年提出建設老城區綠化提速,工程街綠地應該發揮大用場,變更土地性質,把過渡性綠地變成永久性綠地,是一件利城利民的大好事。——哈市人大代表陳利銘
“由於城建嚴重缺失對綠化應有的重視及監管,哈市的綠化狀況尤其是老城區的狀況不盡如人意。”日前,曾任省建築工程設計專家委員會委員、我省熱心公益的建築師李長敏說,新一屆的哈市政府提出了“要堅定不移地走景觀化、生態化、特色化之路,全力打造森林城市”這一戰略性的綠色城市理念,切中了當前哈市城市建設存在的關鍵問題及要害,描繪了充滿希望的老城區處處可見片林的美好願景。
連日來,哈市人大代表陳利銘、張宇暉也呼吁工程街綠地應在今年春天建成片林。張宇暉說,放眼老城區,城市建設得越來越現代,基礎設施也越來越便民,綠化卻成了城建的短板,工程街綠地建成片林,不僅可以讓老城區生態環境提檔昇級,而且在高樓林立、建設得像屏風一樣的松花江邊,在心理上給人們有個喘口氣的地方。陳利銘說,老城區缺少大樹,而工程街綠地閑置了22年。哈爾濱要創建國家級園林城,今年提出了建設老城區綠化提速,工程街綠地應該發揮大用場,變更土地性質,把過渡性綠地變成永久性綠地,建成城市森林真是一件利城利民的大好事。
哈市城鄉規劃局原局長張相漢也表示,今春綠化已開始,哈市下決心把工程街綠地變更為永久性綠地,是最省錢的辦法。而且工程街綠地面積近萬平方米,非常適合建設城市片林,若成為現實,將成為哈爾濱在城建與綠化爭嘴的博弈中,綠化首勝城建的經典范例,為老城區核心區增添了一片“微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