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7日訊 按照綠化部門的規劃,哈爾濱市小片林的規模從500平方米到上千平方米不等,全部規劃片林的總面積相當於一個半的太陽島。如果規劃全部得到實施,與既有公園綠地等綠化效果相結合,可產生50平方公裡的生態效應,在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和環境的同時,對城區Pm2.5指標的降低亦會產生重要效果。
這些小片林在哪裡?怎麼建?將產生什麼樣的生態效應,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森林式綠化』170公頃
據了解,今年哈爾濱市城市綠化工作將以『森林式綠化』為重點,實施林地建設項目76項,預計新增綠地面積170.42公頃,相當於1.5個『太陽島』。
據了解,按照哈爾濱市規劃,今年哈爾濱市二環內有望實現拆樓補綠的項目,二環內原則上將不再批建新項目,為綠讓路。
另一項增加片林的途徑是借助城市基礎設施改造,圍繞城區內道路及區域性改造工程,實施53項城區內森林式綠化,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奠定基礎。
油松等或可成為片林首選
今年,哈爾濱市片林建設中計劃栽植喬灌木綠化品種達70多種。專家建議,油松、花楸等抗旱能力強的樹種,也可栽植在片林中,提昇物種多樣性及片林觀賞性。
聶紹荃告訴記者,油松適合栽植在片林中,它可與速生樹種楊柳等混交栽植,不僅使片林冬季可以見綠,更能豐富我市樹種的多樣性。同時,花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年6月開花,入秋結紅色的果實,是不可多得的觀賞樹種。
據估計,片林計劃得到實施後,將會產生50平方公裡的生態效應。部分地區會有區域性的『森林氣候』,其產生的降塵、增加空氣濕度等作用將有效改善城市環境。
今年哈爾濱市的綠化工作中,首次提出了『小片林』的概念,片林是指除了既有公園外,位於城市中心或市民住處附近的小森林。
市民家門口有片林
記者從四大主城區園林部門了解到,哈爾濱南崗區今年將改造建設18處片林,總面積達10.31公頃;道裡區將對3塊地塊栽植片林;哈爾濱市香坊區將在中國亭園(二期)栽植片林,同時對文政街至香坊大街的規劃路周邊栽植片林。
其中,幾處較大的片林規劃超過1萬平方米,如:南直路與長江路交口東側的片林規劃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中國亭園(二期)佔地約20萬平方米栽植喬灌木4萬株;內環西路片林將栽植在文昌橋下,佔地2.15萬平方米;鐵工街、瓦街、鐵路街西側三角綠地,文林街(文明街至教化街)道路綠地將栽植單一樹種的片林。
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園林學院副院長劉曉東介紹,相同的綠化面積下,樹木和草坪的綠化生態效益比約為30:1,但投資養護比例卻為1:10。草坪吸收太陽輻射蒸騰作用後,產生的熱氣接近地面,而樹木的蒸騰作用在樹冠部分進行,樹冠下涼爽宜人。在淨化環境方面,一公頃草坪每天吸收二氧化碳900公斤,釋放氧氣600公斤;一公頃森林每天吸收二氧化碳1000公斤,釋放氧氣730公斤。同時,樹木的降塵率最高可達50%以上,而草坪約為40%。
東北林業大學教授、森林植物研究學教授聶紹荃說,通過綠化治理PM2.5的模式已經在南方開展,植樹造林治理PM2.5的功效毋庸置疑,城市中心區是PM2.5重災區。治理中心區的PM2.5,只能靠『片林』增加綠量,提高城市的生態自淨力。
油松:
原產中國。為松科,屬針葉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1米,-25℃的氣溫下均能生長。油松分布廣,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油松適應性強,根系發達,樹姿雄偉,枝葉繁茂,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環境的功能。
花楸:
為薔薇科、花楸屬。落葉喬木或大灌木,高可達5米。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均有野生或栽培分布。抗寒力強,適應性強,根系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濕潤肥沃的沙質壤土為好。其體態枝葉秀麗,冠形多姿,初夏白花如雪,入秋葉紫果紅,是良好的園林觀賞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