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市『十項整治』大手筆 描繪『三優』文明城
2012-05-18 10:24:27 來源:東北網-七臺河日報  作者:鄭曉萍 解洪旺 周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8日訊 五月的七臺河,花紅柳綠,美景醉人。“無論走在哪條街上,都有看不夠的風景;無論進入哪個小區,都有令人驚喜的變化,儼然一個大都市的氣魄。”人們在盡享美好環境的同時,情不自禁這樣議論著:“為創建‘三優’文明城市開展的‘十項整治’,實惠最大的是咱百姓!”

  自去年開始的“十項整治”創建“三優”文明城市活動,其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建設項目之多、投資額度之巨,均創七臺河市歷史之最。市財政與各區縣場、七煤公司及社會共投入整治資金9.2億元,力度之大,在七臺河市史無前例;成果之豐,令百姓嘖嘖贊嘆。

  安享幸福的城市居民

  能被列為整治對象,是一種幸運。

  位於大同街南側的老工商局住宅樓立在那裡20多年了,陽臺外牆牆皮都“粉”了,一碰嘩嘩脫落。去年8月,對這座樓整治時,選用槽鋼加固陽臺,中間用30公分重的阻燃擠塑板作陽臺牆,經過這些特殊處理之後,再繼續實施掛網等工序。安全隱患沒了,臨街鋼窗也換成了塑鋼窗……樓內24戶居民拍手稱快,連連誇市委、市政府給百姓辦了件大好事兒。

  學府街農技大廈住宅樓居民孫淑華告訴記者:“這個樓原來夏天漏雨,開春雪化時,牆總是潮的,冬天特冷。現在好啦,做了防水,樓頂平改坡了,樓外面還做了保溫。我們一分錢也沒掏,這樓就增值了。”

  整治中,樓體裝飾、牌匾規范還與街道亮化同步實施,市區與山體亮化遙相呼應,相得益彰,渾然一體,扮靚了城市。

  美不勝收的新村麗景

  從紅旗到長興,從宏偉到鐵山,從勃利到金沙,村容村貌整治給我市農村帶來了新的氣象。

  走進新興區紅旗鎮紅光村,一步一景。嶄新的文化牆、整齊的院落、一排排的綠化帶、縱橫交錯的村道、新安裝的路燈,讓人仿佛置身於城鎮之中。新建住房戶均70平方米,統一設計、統一施工,防震抗災,平面布局合理、使用功能齊全、立面造型美觀,室內設有衛生間,使用清潔能源秸稈燃氣爐取暖,上下水配套、有線電視和光纖入戶。

  來到素有“杏花村”之稱的金沙新區第二作業區,映入眼簾的是整齊有序的現代圈捨,圍欄裡成群的黑白花奶牛正悠閑地反芻;一片綠色荷塘裡麻鴨追逐戲水,白鵝引頸而歌;寬闊的硬化路面兩邊是整潔的U型槽水泥邊溝,藍白相間的水泥柵欄外杏花爭春;柵欄裡錯落有致的一座座農家小院,次第躍入眼簾。正是“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

  茄子河區鐵山鄉五星村位於通往興凱湖旅游區和密山口岸的必經之地,是代表我市形象、對外聯系的重要窗口。老書記劉慶仁告訴我們:“我們村建了別墅,今年就有村民住上別墅啦!新小區建起16棟別墅,由於有市區兩級補助加之幫扶企業的贊助,每平方米造價1700元,每戶145平方米。過去幾輩子不敢想的事,如今就要實現了。”

  斑馬線上的文明之風

  在開展“十項整治”、創建“三優”文明城市活動中,市委、市政府不僅僅看重環境的改善,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同時也注重人們文明素質的提昇,在潛移默化中播撒著文明的種子。

  “文明過馬路、禮讓斑馬線”這句公益廣告,成為傳遞禮讓文明風尚的流行語。我市開展的交通秩序整治,就是全面提高市民交通文明素質的會戰。

  每天交通高峰時段,在主要街道路口都能看到佩戴統一標識、手拿小紅旗的文明交通志願者。他們緊張地忙碌著,指揮行人按紅綠燈走斑馬線,成為七臺河市交管工作的一道亮麗風景。

  在交通秩序整治中,七臺河市投入1000餘萬元用於加強道路交通設施建設,有效地提昇了道路通行能力。

  如今,做文明人、走文明路、開文明車、建文明城在七臺河市已蔚然成風。

  “十項整治”,讓百姓看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滿腔愛民情懷,彰顯出乾群戮力同心建設幸福之城的共同熱望。

  整治仍在繼續,成果不斷顯現……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