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大興安嶺地區十八站林業局唱響創業致富歡歌
2012-05-18 18:32: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8日訊(記者 侯巍) 大興安嶺地區十八站林業局十八站森林資源管護區黨總支現有職工156人,黨員29人,黨總支下設機關黨支部和綜合黨支部。近年來,管護區黨總支堅持“把資源管起來,讓百姓富起來”的發展戰略,以“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為目標,以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載體,不斷強化黨組織服務功能,打破傳統黨組織設置模式,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使基層黨組織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了支部帶動致富和黨員帶頭致富效應在產業鏈條上不斷延伸,如一面面鮮紅的旗幟,引領職工群眾在青山綠水間唱響了一曲激昂奮進的創業致富歡歌。

  組織引領,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管護區黨總支綜合黨支部由撲火隊、管護隊、各管護外站黨員組成,針對撲火隊員夏季轉產無活乾,工資收入較低,隊伍流動性大、不穩定的實際,為凝聚職工隊伍,增加職工收入,管護區黨總支采取參與而不乾預、引導而不主導、協辦而不包辦的方法,積極搭建起以黨總支為中心,以黨支部為支點,以產業基地為觸角的黨建工作網絡,將黨建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推行“黨支部+基地+職工”的新型黨建工作格局,實施以隊員為主體,以職工集資入股的形式,在“65”管護站建起了集冷水魚養殖、黑木耳種植、生豬養殖等為一體的綜合養殖基地,將綜合黨支部建在了產業鏈上,實現了“產業鏈延伸到哪裡,組織服務就跟進到哪裡”。目前,綜合養殖基地總投資一百八十萬元。建成豬捨4棟,1576.8平方米;庫房2棟,316平方米;宿捨、食堂1棟,187.5平方米;榨油房1棟280.8平方米;冷庫1棟,91平方米。設計養殖規模為1000頭生豬,現存欄400頭,養殖袋裝木耳15萬袋,冷水魚10萬尾,為撲火隊員增收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雙帶”助推,把職工聚在產業鏈上。為有效促進職工創業增收,綜合黨支部按照黨總支的要求,積極開展以“支部帶動致富和黨員帶頭致富”為主要內容的“雙帶”活動,分戰線成立了特色養殖、木材生產、營林生產、林下資源、商服運輸等5個黨小組,落實責任人和工作人員,做到幫扶到戶、責任到人。及時建立《職工創業增收致富成長檔案》,真實記錄職工的創業增收情況。黨員於瑞國在袋裝木耳養殖初期存在畏懼心理,為打消他的顧慮,黨支部班子成員帶頭入股,待養殖成功後全部將股份撤出,無償轉讓給其經營,於瑞國接手後吸納了五名管護職工,開始了6名職工的股份制經營之路。如今,於瑞國已實現養殖木耳15萬袋,實現收入達10餘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又有7名管護員加入到了黑木耳的養殖行列。通過“雙帶”活動的開展,湧現出木耳養殖大戶於瑞國、生豬養殖大戶王志明等一大批增收致富典型,推動了管護站經濟蓬勃發展,目前,在“46”、“56”兩個管護站養殖蜜蜂80箱,在“十七”乾線管護站養豬40頭,養家禽100只,在哈拉巴奇管護站養羊20只;特色產業茁狀成長,形成了一站一品的發展格局。

  扶持護航,把職工富在產業鏈上。為使職工創業增收致富之路更加廣闊,管護區黨總支出臺了四項優惠政策。即:轉產後從事自營經濟的其福利待遇與其他職工一樣;對困難職工在部分物資上免費供應;閑置的廠房無償給創業者使用;管護區的家庭致富儲備金無息借給創業者。為掃除管護站職工創業增收障礙,多方籌措資金10餘萬元,為7個管護站配備了太陽能發電設備,打了深水井,解決了多年困擾管護站用電難、吃水難的問題。架設提昇技能之橋,為7個管護外站分別送去了“移動書箱”,舉辦各類培訓班10餘期;針對職工創業資金短缺的實際,管護區領導班子還無償為職工提供貸款擔保8萬元;並及時在人力、物資、運輸等方面給創業者大力扶持。管護員袁昇久有心想養豬,但缺少勞力和木料,黨支部領導得知後,為他解決木料、鋼釘等材料,組織人員幫他蓋豬捨,使其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實現年收入達2萬元。在扶持職工創業工作中,管護區黨總支為職工解決實際問題19件,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好事50餘件。黨員提合理化建議37條,為管護區節創價值20餘萬元;目前,管護區有125人從事創業增收,特色產業實現產值123.5萬元,同比增長23%,職工人均純收入達到2.2萬元,同比增長26%。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