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二次創業』20年來大慶市相繼崛起16個工業園區
2012-05-24 11:14:37 來源:大慶市政府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4日訊 5月22日,在高新區火炬新街轉盤道處,汽車穿行而過,行人腳步匆匆,在繁華的街道旁,一塊石頭悠然矗立,“欣賞”著眼前的一切,它就是闢建高新區時的那塊奠基石。

  20年前,這塊奠基石只身來到這片只有1.33平方公裡“狹小”且荒蕪的土地上,“老哥”一個孤軍奮戰。如今,它早已深處鬧市,成長為一座記錄大慶工業園區成長歷史的豐碑。更令人高興的是,這些年全市新添了15個工業園區,都成了它的“兄弟”。

  1990年年初,江澤民同志提醒石油人——“未雨綢繆,考慮長遠發展問題”。次年12月,市委就作出了闢建大慶高新區的決定。4個月後,這塊奠基石被深深嵌入這片土地,標志著大慶“二次創業”正式開啟。同年,大慶高新區就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

  論資歷,高新區無疑是大慶工業園區發展的“帶頭大哥”。通過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制定政策完善發展環境、打造企業服務平臺企業等一連串舉措,大批企業家來到這裡投資興業,當年園區就實現了GDP4000萬元。1995年2月,國家科委批准大慶高新區適當調整部分區域范圍和面積,高新區正式實施“一體兩翼”戰略,即以開發區為主體,並在石油管理局和石化總廠兩大企業闢建化工科技園區,實現了兩大企業與高新區優勢互補。

  2001年1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工業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工業園區化”戰略。2003年,大慶走上了工業園區化的快車道,注塑城、塑編城、皮革城、輕紡城等一批園區相繼上馬開工。兩年後,伴著省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東風,大慶東城、民營、鐵人等8個園區率先加入,共同成為大慶工業發展的“左膀右臂”。

  經過歷練,大慶工業園區在闖出“大慶速度”的同時,也鎖定了發展方向。全市各大園區作為產業載體,不僅集聚了產業,更提高了各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實現了項目類型的高度集中和產業鏈條的深度延展。2009年底,全市80%的主導產業和地方工業百項工程項目都已入駐園區,園區效益也異軍突起佔到地方工業增加值的六成以上。

  如今,全市個16工業園區不僅戰略布局合理,而且各具特色。高新區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經開區重點發展裝備制造和新能源產業,四縣和大同區園區依托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同時,精細化工、玉米、乳制品、石油裝備等產業鏈條日益成熟,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玉米、大豆、馬鈴薯等一大批專業園區也在陸續建設。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有工業園區16個,總規劃面積848平方公裡,已完成投資669億元。

  從高新區成立之初的4000萬元GDP,到2011年16個園區“兄弟”共同實現的502億元的工業增加值,大慶工業園區的力量在“二次創業”中彰顯無疑。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