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市民走進哈市質監局:一瓶礦泉水要50多項檢驗
2012-06-18 08:58:37 來源:生活報  作者:唐文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天然的和加了添加劑的食品對比。

  哈市質監局副局長滕幼平(右一)向市民代表講解

  生活報6月18日訊 你知道一瓶礦泉水的全部檢驗指標有多少個嗎?你知道染了色的冷面、木耳等如何區分嗎?今天,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舉辦了“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活動,20名市民代表、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包括雙城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來到哈市質監局食品安全風險監控預警處置指揮中心和哈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的檢驗室,接受了各種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並了解了食品檢驗的基本步驟。

  特震驚:舊皮鞋還能給麻辣燙增鮮?

  17日9時,20名市民代表走進哈市質監局食品安全風險監控預警處置指揮中心,據了解,該指揮中心平時主要承擔全市食品的安全監測,此次是首次對市民開放。市民代表剛一走進指揮中心,就隊門口一側牆壁上的十幾張背景板產生了興趣,這些背景板上布滿了哈市所有食品企業的分布圖、紅黑榜、主要責任人、檢測檢驗情況等。

  參觀過程中,哈市質監局副局長滕幼平向市民介紹了牛奶、醬油、醋、葡萄酒等多種百姓日常生活必備食品主要風險源,如牛奶中的抗生素,可誘發人的腎毒性疾病;如醬油中添加的毛發水解液,是將人的毛發、雞鴨的毛甚至舊皮鞋、皮帶等經鹽酸水解後制成的特殊鮮味劑,這種鮮味劑甚至比純大豆水解產生的鮮味劑味道還要“鮮美”,在場的市民代表聽完都震驚不已。

  市民代表楊女士問道:“我兒子特別愛吃街邊的麻辣燙,我怕不乾淨就在家給他做,可是怎麼做都做不出來外面的那種香味,他們是不是也使用了這種添加劑?”滕幼平副局長告訴她:“街邊個別香得‘異常’的麻辣燙、麻辣面等大多是使用了這種毛發水解液制成的特殊鮮味劑,所以你在家給孩子做麻辣燙,是做不出街邊的那種味兒的,而孩子的味蕾已經被這種添加劑‘侵害’,所以吃家常菜時他會覺得不好吃。”

  滕幼平副局長還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你當天晚上吃完街邊的麻辣燙,雖然刷了牙並睡了一宿覺,但第二天早上你起床後吐的一口痰,都是昨晚麻辣燙的那個香味!”楊女士聽完立刻表示,得馬上制止孩子吃街邊的麻辣燙了。

  學竅門:大米搓著發黏是加了石蠟

  在指揮中心裡,滕幼平副局長還向市民代表介紹了如何分辨添加了添加劑的大米——抓一小把大米放在手心中使勁揉搓,直到搓到手心發燙,這時如果發現手心發黏,則是陳米加了石蠟;然後再分別聞一聞手心和米的味道,如果此時只有手心香,而米卻沒有米香,那麼這種米則是加了香精;如果聞手上有一股哈喇味,那麼這種米便是陳米。

  在指揮中心裡的一側牆壁上還展示了天然的和放了添加劑的冷面、粉絲、木耳等食物的對比,以提高市民的鑒別能力。同時包括吊白塊等在內的47種非食用物,以及22種易被濫用的添加劑的瓶裝展示品也被一一展出,據哈市質監局副局長滕幼平介紹,吊白塊等非食用物質多用在腐竹、粉絲裡,用來增加這些食物的色澤,但是這些物質對肝髒的損傷特別大,市民應該在選購食品時特別注意。

  開眼界:紅腸是這樣做出來的啊

  17日上午,名20市民代表來到了位於雙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觀摩了生豬加工成紅腸的全過程。

  市民代表一行人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通過玻璃窗,觀摩了生豬從屠宰、燎毛到原料檢驗、醃制、滾揉再到灌制、烤熏蒸等步驟,看到了生豬變成紅腸的全過程,市民代表紛紛表示:“看著紅場制作的整個步驟,感到又有趣又放心。”

  哈市質監局副局長滕幼平介紹,他曾在早市上見過有賣7、8元甚至6元一斤的紅腸,“這些攤販看到我們來檢查就跑,可想而知這些紅腸的質量!”滕幼平副局長建議,市民在選購紅腸時不能一味圖便宜,要到具有生產許可和營業執照的正規廠家選購紅腸。

  長知識:一瓶礦泉水要50多項檢驗

  17日下午,20名市民代表來到了哈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走進了國家農林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參觀了檢測食物蛋白、脂肪、淀粉等指標含量的食品理化檢驗室;及檢測食物中的色素、重金屬含量、三聚氰胺等物質的儀器分析室,這裡價值數百萬元的檢驗儀器令市民代表好奇不已他們聚精會神地聽著該中心主任張麗萍的講解。

  市民代表在張麗萍主任的講解下,了解到了每一項食物的檢驗都有其特定的檢測指標和檢測步驟。“比如要檢測一瓶礦泉水的全部指標,一共有50多項,包括微生物指標及致病菌指標等等。”聽完張麗萍主任的介紹,市民代表紛紛表示驚訝。“我以為礦泉水只要檢測一下微量元素含量和水質就可以了呢,原來這麼復雜啊。”市民代表劉女士說。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