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20日訊 “先前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到了哈洽會上,看到各地展商先進的營銷方法,纔知道自己的不足。如今,我的生意越做越好。每屆哈洽會我都來,不是掙多少錢的問題,就是想給哈洽會這位‘老師’捧場兒。”克東腐乳經銷商李江說。19日,是哈洽會最後一天,龍江展商們用在往屆哈洽會上取得的“真經”,大展拳腳,收益多多。從注重包裝,到學習人家的先進營銷方式;從單一品種,到開發系列產品……以前土得掉渣的特產,變身高檔禮品,賣到了全世界。
是哈洽,教會我——賣腐乳也要重視包裝
在克東腐乳展臺顯眼位置,擺著一個象棋模樣的包裝盒,裡面是32個象棋棋子。展商李江說,這是他們今年的新包裝。32個棋子分為紅綠兩色,紅棋子裡面是腐乳,綠棋子裡面是臭豆腐。
“克東腐乳從1997年開始參加哈洽會,到今年已經15年了,我們企業隨著一起成長,受益許多。”李江告訴記者,15年前,克東腐乳剛進入哈洽會,只是用普通瓶子裝著,看不出品牌優勢,還因為封閉不好保質期變短。
隨著參會次數增多,他們發現外地不少商品都在打“包裝牌”,普通商品做成禮品,價格提高了,品質也得到了體現。於是,克東腐乳在2000年換包裝,可以作為地方特產成為禮品,價格也提高了。如今,他們的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是哈洽,教會我——賣酸菜要突出原生態
“雖然只參加了五次哈洽會,但還是學習到了不少東西。”大慶酸菜展商逯任紅感觸地說。
逯任紅說,參加哈洽會的第一年,他們只帶了一個品種——以大頭菜為原料的機器切酸菜。當時,他們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但是銷路卻不是很好。一些客商給他們提建議:大頭菜做的酸菜口感雖好,但只適合炒著吃,對於喜歡燉菜的東北人來說顯得有點不夠味。於是,第二次,他們增加了適合燉著吃的白菜酸菜。近幾年哈洽會上,一些果菜的原生態形式很受寵,他們今年又推出袋著的整顆酸菜,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切成絲或切片,賣得非常火。
“明年,我們會把酸菜做成小袋,讓大家品嘗。”逯任紅對產品信心十足。
是哈洽,教會我——潛心授藝成就事業
“第一次來哈洽會,我只有兩幅繡品,還是求人,纔把東西放在了人家展位的最底層……”來自大慶的蘇亞繡品創辦人蘇亞說。如今的她,已在大慶擁有4家實體店面、3000多個徒弟,成了遠近聞名的蘇繡企業家。蘇亞說:“我就是想讓蘇繡這項藝術在北方生根、開花,哈洽會圓了我這個夢。”
蘇亞出生於太湖之濱的刺繡世家,遠嫁到了黑龍江。擁有一手好技藝的蘇亞一心想把蘇繡事業在北方做大,但如何宣傳成了最頭疼的問題。2006年,蘇亞與哈洽會“結緣”,之後電話一直響個不停,有諮詢的、有拜師的……從那次之後,蘇亞認識到一個人力量的薄弱,開始潛心教授學員,完善自己的繡藝。
去年哈洽會,朝鮮友人一下子就相中了蘇亞的濕地系列繡品,當即要與蘇亞簽訂協議,還邀請她到朝鮮去傳授繡藝。也有很多洋學生慕名找到蘇亞拜師學藝。“哈洽是我的貴人。”蘇亞這樣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