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大美在龍江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 王宇
|
一、美麗與果敢的巾幗脊梁——龍江女性的愛與美
5月8日晚,29歲的青年女教師張麗莉,在失控的汽車衝向學生時,毅然把兩個學生推開,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雙腿高位截肢,近日全國人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這位80後女教師的敬佩,為這位“最美女教師”祈禱、祝福。
密山市15歲中學生郭肖歧與好友並肩走在馬路上,突然,一輛面包車快速駛來,郭肖歧奮力推開同伴,自己卻被撞飛,郭肖岐的壯舉感動了無數龍江人。
不到半年的時間,龍江大地暖流湧動、大愛疊加。短時間內湧現多個救人英雄,絕不是偶然的。而在眾多英雄中,龍江女性英雄又給了我們更多的驚艷。
有人說,當今是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年輕人都把自己的英雄情懷寄托給了歷史,或在網絡中以超現實主義的方式做著英雄夢、過著英雄癮。這個時代真的沒有英雄嗎?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我們身邊相繼出現了張麗莉等那麼多平民英雄,給龍江大地上匯聚了一幅璀璨的群星圖。這不能不說是龍江基因在閃爍光輝,是黑土豪情在英雄兒女身上代代相承。
張麗莉等人英雄壯舉,展現了龍江優秀地域文化精神,凸顯了龍江女性寶貴的地域文化性格。龍江女性之所以在世界諸多地方卓爾不群、與眾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因為生活在龍江是盡兩千萬女性身上,表現出了這寒地黑土的獨特風格。龍江女性待人豁達包容、熱情大方、樂於助人,有一種“火熱”的感情;粗獷豪放,崇尚自然,關愛生命;智慧大度,珍惜群體的力量和群體的團結,對他人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這些文化性格特征已積沈為龍江女性的意識底層,成為一種群體思維與行為慣性。為公、利他,成為這些精神的內在特質,體現了大愛和崇高的品格。
有人說,張麗莉等可能是瞬間的勇敢;有人說也許是下意識的動作;也有人說可能是女性本能使然;更有極個別會人猜測,她可能是出於什麼目的,想圖點什麼。這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樂於助人的優秀道德品質積累的必然結果。正如許多英雄所說的,已成為一種“本能”。
張麗莉、郭肖歧是一時衝動嗎?答案是否定的!張麗莉老師告訴我們,如果再發生類似的情況,她還會這樣做。那麼,她這樣的舉動到底是為什麼?平凡之中見偉大,我們從張麗莉老師平時工作、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完全得到這個英雄壯舉的圓滿答案。
美麗的80後女教師
幾年前一個寒冷的冬天,她為了保護一個學生,被一輛在冰雪路面上滑得剎不住的自行車掛破了褲子。她每月工資並不高,但長期資助一個家庭困難的學生一百元錢,寒暑假也不間斷。一邊關心學生成績,一邊關照學生生活,張老師為學生付出了智慧、金錢和心血,愛學生真的已經成了她的一種本能。
張麗莉老師以她一以貫之的博愛,溫暖著周圍的世界。她是一個好女兒、好妻子,更是一個好老師。學生閆澤坤說,每次放學和張老師一起出校門,她都會拉著同學們說:“來,孩子們,我們一起過馬路,看著點兒車……”同學們舉了不少例子,都說“張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待我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
張麗莉教師從教經歷並不長,她為了帶好自己的班級一直敬業奉獻,無論是先不要孩子,全身心投入教學的選擇,還是把自己的早飯讓給學生吃的細節,都說明這是一個對學生充滿了責任感和愛心的老師,危難時刻捨己救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平素職業精神和大愛情懷的集中體現。
假如不是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張麗莉老師可能和千千萬萬個站在三尺講臺前的教師一樣,做著看似平凡、瑣碎、不為人所知的教學工作。我們知道,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燦爛的事業。但事實上,許多時候教師工作並不被人理解,甚至有人還千方百計的誇大教師中存在的某些問題,使當今的教師形象在社會上並不光鮮。誠然,教師隊伍也和其他職業群體一樣存在一些問題,但這並不能遮蔽總體教師隊伍的光輝,張麗莉老師就是千百萬教師的傑出代表。
我們觀察張麗莉老師這一事件,並不能僅僅看到她捨己救人的一瞬間,更應看到她平時點點滴滴的言行,這些言行看似平凡,但所體現的教師良好的職業素養、崇高的職業精神,絲毫也不亞於救人之壯舉。大家在贊譽她在救人一瞬間展現的無私無畏之美的同時,更應看到這位80後女教師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平凡之美,這種美超出了一般女孩所表現出來的嬌美、柔美,是一種蒼生大愛之完美、一種捨生取義之壯美、一種外表美與內心的美結合的高尚之美,這種美構建了中國女教師的大美氣概。張麗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最美女教師”是當之無愧的。
果敢的80後女教師
在幾千年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總是習慣於將女性歸結為弱勢群體,認為她們體能差,適合在家務勞動。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女性沒有經濟地位,更沒有政治地位,被稱為“第二性”。即使在當今,人們形容女性特征時,最容易想到的還是:膽小、怯諾、柔弱、寡斷、瑣碎……,這些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至今仍影響著人們對女性的看法,制約著女性的發展,規范和固化了相當一部分女性的思維和行為。
社會性別理論給了我們一個嶄新視角。社會性別在承認兩性的、自然的、生理的差異的基礎上,更強調兩性社會建構的、後天塑造的心理、角色、行為規范等方面的差異。這些性別差異是社會文化的力量與生物學的力量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大量科學研究證明,女性由於其固有的生理、心理特點,具有一些明顯的優勢:如直覺能力強,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觀察力;具有較好的語言天賦,運用語言詞匯的能力強,能更加自如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在忍耐力、抗御災害、抵抗疾病能力方面有較強的優勢。這些都為女性的成長、成纔創造了良好的內在條件。
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換,黨和政府將男女平等列入基本國策,女性受到良好的教育,積極投身社會生活,湧現出一大批像張莉麗老師這樣美麗與果敢兼備的、具有“雙性特質”的優秀女性,她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昭示:懦弱膽小、優柔寡斷等女性特質已經成為過去,當代女性也和男性一樣果敢堅強、勇擔重任,是我們社會的“脊梁”。
應當承認,“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外女內”的陳腐觀念還有一定的市場,但總體的社會意識形態建構的社會“宏觀生態環境”有了較大的改觀,“父權制”的影響在逐步縮小,當代女性正以嶄新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並日益顯示出女性特有的光輝。
讓我們少一點抱怨、焦慮、冷漠,多一份像張麗莉老師一樣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把女性特有的細膩之愛、真誠之愛奉獻於社會,彰顯出女性特有的魅力,實現女性自身的價值,使我們這個社會將更加溫暖、更加美好。
二、大美大愛龍江精神的傳播——引入新的視角
近年來,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發展,道德修養已納入了健康的范疇。HWO新的健康觀認為,健康不僅涉及人的體能層面,也涉及人的精神層面,即:健康者不以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別真偽、善惡、美丑、榮辱等是非觀念,能按照社會行為規范來約束自己、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孔子說“仁者壽”、“德潤身”把道德健康納入健康的大范疇,是具有充分的科學根據的: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證,與人相處善良正直、心地坦蕩,遇事出於公心,凡事替他人著想,這樣便無煩無懮,使心理保持平衡。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促進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功能完善,可以將機體調整到最佳狀態,從而增強肌體的抗病力,促進人的健康長壽。簡單的說,道德健康有益於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會進一步促進機體健康。而從病因學角度看,倫理衝突可以導致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導致生理改變,生理改變又進一步引起病理變化,這是許多疾病發生與發展的規律。
所有我們說,只有道德健康,人們纔能自覺的對自身在新時代的社會角色做出准確的定位,纔能對變化的生活做出積極的反應。如今,在知識、信息、人纔激烈競爭的舞臺上,人們要想爭得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根本改革,就必須從理念上、道德上,自覺抵制、清除傳統觀念的沈渣和污濁,內外兼修,實現心靈美與形象美的和諧統一。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的最低層次是生存,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在進行大愛大美龍江宣傳教育時,要根據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切合實際的傳播科學的思想。若將健康視角引入,使人從更深層次了解道德與健康的關系,使更多的人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並自覺的按照道德廣泛去行動。我們在開展“大愛大美龍江”精神的傳播過程中,也可以從人們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角度去探討,讓人們懂得這種大愛大美,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是自己健康生活、愉快工作的基礎,這樣的教育,更易於普及,也更能夠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