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高位截癱老人插尿管義務指路6年
2012-07-03 13:44:14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王鴻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3日訊 6年來,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賣水老人,每天7時至11時許都會出現在道裡區哈藥路公路大橋站臺上,在這個外來人口密集的地方,老人用一張地圖和自制公交線路提示板義務為名市民指路。

  老妻背癱瘓丈夫下樓指路

  每天早7時,62歲的佟雲振都會被63歲的妻子趙志梅從6樓的家中背到1樓,並用輪椅推到離家不遠的公路大橋站臺,開始他一天的工作——義務向導。“醫大二院怎麼走”、“附近哪有銀行?”老人每天至少義務幫助百餘名市民指路。市民常女士說,她每天早上路過此站臺時,都能看到很多人圍著老人問路,而老人總是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真是公路大橋交通樞紐站一道別樣的風景!”常女士說。

  老佟家住河清街69號院6樓,1993年因一次交通意外高位截癱。出院後,佟雲振靠輪椅活動,至今還天天插著導尿管。

  2007年,佟師傅想,不能每天就這樣待在家裡,給家人和社會增加負擔。跟家人一商量,公路大橋是哈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在此轉乘的市民及外地游客特別多,一定會有很多人因為找不到路感到焦急。於是,他決定給市民義務指路,順帶賣水維系生活。為了明白地告訴人們自己的“工作”,他做了一個標有“義務指路”的提示板掛在裝水的筐前。

  自制公交線路提示板每月更新一次

  起初佟師傅對有些偏遠的地方不是特別熟悉,每當有人問到他不知道的路時,他就很焦急。於是,他把當天不知道的地方記下來,回家一遍遍地查地圖,把不熟悉的地方摘抄下來並記熟。可是,當有人問到如何轉乘時,佟師傅有時還是不知如何解答。

  為突破這一難題,佟師傅開始研讀地圖,並把市區公交線路一覽表及市區地圖上的所有公交線路表全部復印下來,按木板的尺寸一張一張連接好,再粘到木板上。

  記者看到,老人自制的公交線路板長約1米、寬約20厘米,正、反兩面都貼滿了密密麻麻的公交線路及手抄的哈市醫院地址等,並把常見的公交線路用記號筆標出。

  趙志梅說,丈夫對這個“工作”特別認真。每年她都要為丈夫買一份新地圖。丈夫每次看到公交線路有更新,就復印下來,再及時更新木板上的信息。

  看電視、報紙時,只要看到自己不知道的地點,佟師傅都會用顫顫巍巍的手認真地抄下來,再由妻子抄到提示板上。佟師傅忙時,問不上路的人就自己看提示板找自己想去的目的地。

  絕不能讓人走冤枉道花冤枉錢

  佟師傅說,問路的大部分是外地人,絕不能讓人走冤枉道花冤枉錢。有一次,一個農村來的老太要去市中級法院,問了很多路人都沒搞清在哪。到佟師傅這一問,佟師傅立馬告訴她坐84路就能到。第二天,老太拿著一兜柿子硬塞到老佟手上,再三感謝。

  一天,5個聾啞人來問路,幾個人寫出要去的地址,佟師傅回答完,幾個人扔下一塊錢轉身就走,佟師傅吃力地轉著輪椅追上去把錢歸還給他們,聾啞人豎起了大拇指。

  “我手腳不能動,但嘴能動,每天能為人們指路讓我覺得自己還有點用……”佟師傅說,每天上午的“工作”是他最大的樂趣,看到別人少走冤枉路,心裡特別安慰。佟師傅現在已成了“活地圖”,只要說出街名,他就能答出如何到達。

  融府社區殘協專職委員吳國明說,佟師傅義務指路很不起眼、很平凡,但卻是我們心中的榜樣。他的行為不過舉手之勞,但對不了解路況的人,尤其是外地來哈者卻是雪中送炭。一個殘疾的老人,6年的堅持,不僅僅是個人的善舉,更是哈市的文明形象的縮影。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