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6日訊 “記一下,衛生間長2.6米、寬2.2米,再測測地面,要是抹的不平可不行!”6月29日上午,讓胡路區西賓路某在建樓盤內,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當天,大慶市迎來了首個“住宅工程開放日”活動。
在活動現場,“准業主”孫力和老伴兒是有備而來,掏出卷尺和紙筆,很快就進入了“驗房”狀態,量層高、查窗戶、驗管道,不放過每一個細節,認真地檢查著自己未來的家。
孫力邊擦汗邊說:“辛辛苦苦攢了半輩子錢,好不容易換套房子,要是不親自進來把把關,心裡總是覺得不托底。這次能來還多虧了‘住宅工程開放日’活動。”
據了解,今年5月5日,我市《關於開展住宅工程開放日活動的通知》正式發布,根據規定,我市把全市在建的住宅小區工程以行政區為單位劃分,每區至少確定一個項目,在主體施工和裝飾裝修階段分別開展住宅工程開放日活動,請社會各界尤其是市民代表進入現場查看主要建築材料質量和單體工程、附屬設施的施工質量。建設單位將針對市民代表提出的工程質量問題,在活動結束3日內提出整改方案,經區建設局同意後整改;整改合格後,建設單位將邀請市民代表復檢。
當天,和孫大爺一樣前來與在建樓盤“零距離”接觸的人中,既有購房者代表,也有建築業人士,還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媒體記者,總共100多人,而房屋的質量,則是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對於業主提前來到工地“驗房”,工程質量管理負責人王金庫舉手歡迎,“過去業主和開發商之間發生矛盾,多數是因為信息溝通不暢,通過這樣的開放日活動,不僅有利於業主了解樓盤建設情況,他們的反饋信息也是我們進行改進的重要依據,有利於工程整體質量的提昇。”
正當大家細致地“檢驗”著樓體質量和設計細節,並不斷和陪同的施工單位人員進行著交流時,一位帶著安全頭盔的中年男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獨自一人站在電梯井旁,細致分析著電子線路,頗有專業范兒。
“我想檢查一下通風通道的聯動裝置,一旦發生火災或者緊急情況,這些設備的正常運轉將關系到全樓住戶的安全。”他叫劉彥平,從事建築行業多年。他作為“住宅工程開放日”的工程質量義務協查員參加了本次活動,專門關注一些百姓不懂的技術問題,為工程質量把關。
對在建樓盤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細致查看之後,這些驗房者纔戀戀不捨地走出大樓,大家普遍對這一樓盤的質量感到滿意,但也存在一些細節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將形成整改方案下發至施工方,隨後再邀請市民代表復檢。
市城鄉建設局質監站站長郭雲龍表示,“住宅工程開放日活動”不僅給業主和工程建設單位搭建了一個直接溝通的平臺,也標志著我市在住房工程質量方面全面引入社會公眾監督機制,該活動將作為一項常態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