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4日訊 安邦河是松花江下游右岸的一級支流,自南向北流經雙鴨山境內再匯入松花江,這條河被雙鴨山百姓稱為『母親河』,很久以前,『母親河』兩岸平房密布、河道垃圾淤塞……現在,這裡發生巨變:依托開展創建『三優』文明城市的契機,雙鴨山市開始了安邦河綜合治理工程,到今年底沿河兩岸將形成貫穿城區的濱水生態景觀長廊,雙鴨山將告別煤城的傳統印象,以水為韻,做活濱水文章。
努力讓雙鴨山市山綠、城秀、景美是管理者和建設者們對百姓的承諾。群山環繞是雙鴨山特有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雙鴨山提出在高寒地區的煤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奮斗目標,整合組織機構、資金要素、社會資源,傾力打造現代化生態型國家森林城市。在三年的建設中,資金投入不斷增長的同時,森林覆蓋率、城市建成區覆蓋率、公共綠地和城市公園也在不斷增加。現在,居民出行500米范圍內就有一處休閑廣場綠地。在建設綠化工程的同時,堅持嚴格的生態保護。率先實施林木停伐減伐政策,市中心區及各縣區、各林場山體全部實行綠線控制,關閉城區周邊采石場45家,完成封山育林近10萬畝,退耕還林近30萬畝。
如今,綠色生態已成為雙鴨山市一張靚麗名片,然而要凸顯城市的靈性還需要做活濱水文章。按照『一河兩帶、十山五城,高橋路網、四縱九橫,城市管線、地下通行,六區同建、形成衛星』的城建規劃,突出引水入城、濱水環城、治水秀城、依水興城,全力打造城市的『精、氣、神』。近三年,該市累計投入資金80多億元,重點實施了安邦河治理、棚戶區改造、采煤沈陷區治理、路橋路網改造、博物館建設等工程230多項。安邦河綜合治理工程到年底將形成貫穿城區的濱水生態景觀長廊,原來那個兩岸平房密布、河道垃圾淤塞、河水乾枯髒臭的『龍須溝』已成為歷史。沿河兩岸的和諧公園、建設廣場、供排水管網新建及改造等一批關系群眾生活的城市基礎設施相繼投入使用或開工建設;圍水而建的濱水北城路網已初具規模;以水為軸的寒蔥溝水庫水源地、市人民醫院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正全力推進。濱水城市建設日益完善,服務功能日趨健全,居民生活日漸便利,展現出一幅城水和諧、相互融合、交相輝映的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