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訊 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9億元,支持25個省份完成30萬座散葬烈士墓的遷建以及2000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修繕工作。
7月10日,民政部、財政部在京舉行全國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推進視頻會議。會議透露,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9億元,支持25個省份完成30萬座散葬烈士墓的遷建以及2000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修繕工作。昨日,記者從市民政局優撫科了解到,據該部門調查統計,目前我市現有零散烈士紀念設施31座,散葬烈士墓391座,均在此次補助修繕范圍內。
市民政局優撫科科長周景纔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市民政部門開始對散葬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進行普查,最終統計結果為,我市有391處散葬烈士墓,31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其中散葬烈士墓多數分布在荒山野嶺和田間地頭。
據介紹,目前,市區及各縣(市)民政部門正在與散葬烈士墓的遺屬簽訂遷移手續,陸續將散葬烈士墓集中遷移到烈士陵園裡。集中接收散葬烈士墓的烈士陵園分別是,市區在興隆烈士陵園;海林市在楊子榮烈士陵園、新安鎮烈士陵園;林口在原有散葬烈士墓地的基礎上修建圍牆,在此成立烈士陵園;穆棱市將在東山紀念群後山建立烈士陵園,將散葬烈士墓集中遷移於此;東寧在當地小型烈士陵園裡安置散葬烈士墓。
據了解,對散葬烈士墓的搶救保護,中央財政每座補助5000元;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搶救保護,原則上每座補助20萬元。“對於遷移散葬烈士墓或修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國家的這些補助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周景纔說,目前遷建散葬烈士墓或修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資金,除了國家補助外,還要靠地方政府撥付配套資金來完成,不讓烈士遺屬花一分錢。目前,遷建和修繕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其任務艱巨,市民政局將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加強監督管理,對搶救保護零散烈士墓工程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