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片
東北網7月26日訊 近日,記者從市旅游局了解到,上半年大慶市共接待游客27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30%。
讓美景能盡收眼底,也能“揣”進包裡
“春天濕地邊上看飛鳥,夏來銀沙似海漂,秋日蒙古大營羊腿烤,冬來雪地溫泉冰火交。”為大慶美景所吸引,上半年,274萬人來慶旅游。
上半年,市旅游局聘請了國家科技部創意研究所所長文豐為大慶做旅游規劃和重點項目策劃,目前《大慶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初稿完畢。其中,四季青國際航空溫泉新城、北緯45°、大東北部落文明旅游區、中華民族溫泉大觀園、大慶恆溫館、大慶創業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進入招商階段,健康產業園等項目正在建設中。
記者了解到,上半年,大慶市一些景點接待游客數量快速增長,並逐步開發出了屬於自己景區的特色旅游產品。如連環湖溫泉景區、阿木塔蒙古風情城、銀沙灣景區、俄羅斯溫泉療養院、黎明湖、黑魚湖生態園、油立方等一批景區創新完善旅游產品,讓游客不僅能夠將美景“看在眼裡”,也能“拿在手裡”。
景區提檔,抓“大”更不放“小”
今年,大慶市計劃投資202億元對大慶美景進行整體提檔,而在硬件不斷完善的同時,細枝末節也在不斷完善。比如,上半年市旅游局對景區配套設施進行了大規模整改。
旱廁,又稱為“化糞廁所”,常出現在鄉村及郊外地區。這類廁所僅適用於缺乏下水設備的地區,會出現臭氣衝天、滋生蚊蟲等衛生問題。廁所雖是景區中“邊角”問題,但是游客“方便”時不方便,就會影響旅游質量和旅游品牌的打造。上半年,市旅游局完善全市旅游景區廁所的基礎配套設施,積極開展A級景區消滅旱廁行動。目前,大慶24處A級旅游景區旱廁已經全部取消。
多個旅游項目找到“好婆家”
今年,市旅游局為28個千萬元以上的旅游大項目“找婆家”。上半年大慶市為旅游項目招商引資31.6億元,佔投資額的74%。
大慶有較豐富的旅游資源,正是這些“資本”,讓簽署旅游合作框架協議、開展旅游產品推介會以及與港澳旅游團隊進行實質性對接成為可能。
上半年,市旅游局與港中旅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旅游招商組在深圳、香港期間,與眾多當地旅游公司聯系,對大慶的旅游招商項目、旅游產品進行了推介;與哈爾濱東方建設集團就大慶旅游招商項目進行了對接、與安泰旅行社就如何把香港客人招徠到大慶也進行了實質性的對接。
市旅游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下半年的計劃中,會以“大慶人的幸福定義”為主題定制旅游線路,通過網絡、媒體、會展、推介會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宣傳大慶特色旅游產品,吸引游客。
鏈接
十二大景區仨月接待游客154萬
記者從市旅游局了解到,5~7月,鶴鳴湖、北國溫泉、八井子觀光農業園等12個景區共接待游客153.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5億元。
與往年相比,今年國內客源市場又有了新拓展,除來自周邊地區游客數量高位增長外,來自上海、香港、澳門和境外游客也有所增加。
記者從市旅游局了解到,連環湖、鶴鳴湖、北國溫泉、油田歷史陳列館、鐵人紀念館、石油科技館、蓮花湖景區、八井子觀光農業園、大廟景區、阿木塔銀沙灣、大慶博物館、當奈濕地人居生態村12個景區,入夏以來旅游人數增幅明顯,其中,杜爾伯特縣阿木塔銀沙灣景區游客同比增長200%;而在旅游創收中,八井子觀光農業園以1.6億元位居榜首。
市旅游局局長劉秀麗說,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主要歸功於以下幾個方面:重視精品景區的打造,體現景區的獨特性,用品牌形成核心吸引力;突出節慶的專業化和全民化,借助節慶的力量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精品路線的集群效應,策劃推廣旅游產品;在重視“硬實力”打造的同時,景區管理等“軟實力”也逐步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