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李亞東作報告。 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東北網8月2日訊(記者 李倩)8月2日下午,“2012中國伊春國際藍莓產業發展論壇”在林都伊春隆重舉行,來自國際、國內的400多位小漿果行業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謀“小藍莓”的“大發展”。
中國園藝學會小漿果分會理事長、農業部公益性行業項目首席專家、吉林農業大學漿果研究所所長李亞東首先發言。他作的報告題目為《中國藍莓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種植藍莓,2005年,全世界種植面積是4萬公頃,比5年前年增加一倍,發展速度極快,其中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種植面積增加最多。作為藍莓的消費大國,到2011年,美國消費量十年間增長四倍,市場價格隨之不斷增加。藍莓種植大國智利隨著產量增加,出口量也不斷增加,產品已打入中國市場。我國藍莓種植面積去年為11000公頃,預計產量今年將增加到8700多噸。
報告指出,到2012年,國際和國內金融資本注入藍莓產業估計在10億元以上。目前,從事藍莓生產的跨國企業已紛紛進入到國內市場,中國藍莓產業已經駛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全國各地政府都已把藍莓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大力扶植,預計五年內將有更大發展。
他建議,為了提高產量,我國藍莓的栽種應根據優良品種的特性,選擇適宜生長的品種,以北方為例可以美登、北藍、北陸等品種為主。同時,他還建議長白山和大小興安嶺產區無霜期≤90天的地區,以矮叢越橘為主加工栽培。無霜期90-120天的地區,以矮叢和半高叢為主。
智利農科院的教授Jose Sanmatin作報告。 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智利農科院的教授Jose Sanmatin在自己《智利藍莓產業》報告中談到,過去的十年,智利藍莓產業迅猛發展,尤其是最近的五年。且智利的藍莓主要以鮮果出口為主,2011年出口70974噸,佔總產量的80%,其餘20%作為冷凍果銷售,受美國需求的影響,近期冷凍果的銷售迅速增加。最近中國已經對智利開放了藍莓市場,他期望不遠的將來智利藍莓對中國的出口有所增加。
同時,作為老牌藍莓種植大國,智利的藍莓產業也面臨著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的壓力,有時不得不從其他國家僱傭勞工,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目前,智利正在研究機械化采收。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於虹在《藍莓科研和產業發展趨勢》報告中說,美國有機藍莓栽培面積上昇很快,六年上昇4倍。歐洲藍莓發展勢頭強勁有力。
報告中強調,美國繼續在施肥、覆蓋技術方面進行更深入細致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覆蓋對藍莓種植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還表明,與顆粒肥相比,水肥一體化的灌溉技術對藍莓更有利,但氨肥的用量很大。隨著有機栽培規模的擴大,美國Oregon2006年開始了一個長期栽培措施比較研究計劃,包括平地和起壟栽培,肥料種類和施肥量。
美國密歇根大學Dr.Mark-Longstroth作報告。 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王振宇作報告。 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美國密歇根大學Dr.Mark Longstroth在報告中說,北方種植的藍莓經常受到“凍害”的影響,凍害對藍莓的生長傷害很大,要多注意防治“凍害”的發生並及時予以救治。
東北林業大學教授王振宇在其所作的報告《藍莓高值化產品年開發》中談到,藍莓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明目、保肝的作用,非常值得開發,但目前利用藍莓作為原料開發的產品種類很單一,缺乏高附加值產品。
大力發展高值化藍莓產品,不僅要開發藍莓果酒、藍莓飲料等,還應在深加工上做文章,例如,功能性食用色素、藍莓超濃縮風味制劑、藍莓護目保健品、藍莓化妝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