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援疆援藏工作隊創業創新創優 為受援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中共黑龍江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
2012年7月10日至22日,由省直機關工委主要領導帶隊,協調省電視臺組成考察組,以創業創新創優為主線,深入西藏日喀則、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六個縣和一個兵團師的我省援建工程項目,考察了解援疆援藏乾部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考察組認為,援疆援藏工作隊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援建工作部署,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創先爭優”,樹立龍江乾部的良好形象,為受援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省援疆工作指揮部臨時黨委牢牢抓住黨組織建設這個根本,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承擔援建急難險重任務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在艱苦復雜的環境中創先爭優,促進了援疆工作開展,初步形成了龍江援疆工作特色,向助推受援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一)注重抓好思想政治建設,塑造龍江黨員乾部的援疆之魂。指揮部臨時黨委根據援疆黨員乾部來自不同崗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按照“戰勝寂寞、適應生活、融入本地、提昇自我”的要求,確立了符合援疆實際的思想教育方法來引領大家統一思想認識。他們把“熱愛新疆、建設新疆、服務新疆”作為援疆黨員乾部的思想行為守則,以“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用黨的好政策援疆”作為工作理念,把“胸懷全局、傾情奉獻,勇於擔當、務實肯乾,團結奮斗、爭創佳績”作為黨員乾部踐行的援疆精神,在當地樹立起了“素質過硬、求真務實、團結協作、公道正派”的龍江人援疆的好形象。同時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集體生活,開展學會跳一支民族舞、唱一首哈薩克民歌、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心得體會、乾一件實事等“五個一”活動,豐富業餘生活,促進隊員間的溝通交流,提振士氣,融合感情。援疆黨員乾部牢記使命,認真履行援疆職責,形成了團結和諧、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的工作合力的援疆價值理念,為圓滿完成援疆工作任務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注重抓好經常性組織建設,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援疆工作隊在阿勒泰地直、農十師和受援三縣成立了5個黨支部,為加強統籌協調,今年初,經省委批准成立了前指臨時黨委,進一步加強了對援疆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援疆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把全體援疆黨員乾部納入支部管理,發揚民主,遇有重大問題及時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凝聚集體智慧決策。落實“三會一課”等基本組織生活制度,定期組織黨員乾部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及時傳達國家、省和自治區以及受援地區重要文件、會議和指示精神,交流心得體會,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提高黨員乾部整體素質和能力。他們還制定了援疆乾部組織制度、工作紀律、重大事項報告、乾部人纔管理考核等一系列乾部人纔管理制度,公布了“七提倡、七不准”。通過堅持落實黨組織基本工作制度,增強了黨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臨時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
(三)注重抓好載體建設,立足崗位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指揮部臨時黨委緊密結合援疆工作實際,著力在援疆工作實踐中開展創先爭優,在推動援疆工作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先後開展了“明全局、乾實事、做貢獻”和比業績爭當業務骨乾,比作風爭當工作先鋒,比奉獻爭當援疆楷模的“三比三爭”主題實踐活動。廣大援疆黨員乾部活動積極,主動做講座、寫報告、搞對接、促合作、獻愛心、傳技術、出義診,做好事實事近千件。去年利用建黨90周年之際,開展了“走近阿尼帕老人”特殊黨課活動,全體援疆黨員乾部集體看望了全國道德模范阿尼帕老人;今年七一前,組織開展了“追尋軍墾足跡,再譜援疆新篇”特殊黨日活動,組織援疆黨員乾部,行程近千公裡,到農十師最邊遠的185團和186團,參觀“西北邊境第一連”、“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組織開展邊境巡邏、昇國旗、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援疆黨員乾部立足援疆崗位做奉獻,在援疆工作實踐中的創先爭優,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
(四)注重多措並舉,著力提高援疆工作成效。援疆工作隊按照“三個必須、兩個加快”的工作部署,堅持多措並舉,全面推進五大援疆,取得明顯成效。兩年來共實施對口支援項目125項,安排援疆資金4.5億元,超前安排資金1.13億元,全面完成了國家、自治區確定的各年度援疆任務。堅持民生優先,提前實施阿勒泰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工程和十師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安居富民住房佔國家規劃五年任務的64%,保障性住房佔國家任務的68%,讓受援地區各族群眾提前受益、早得實惠。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目前有24項民生項目已投入使用, 7項基礎設施項目和13項民生項目開復工建設,24項興業富民項目投產,9項富民項目正在加緊建設,48個非工程類項目按計劃穩步實施。在產業援疆上,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助推受援地區構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生態環保、惠及民生的現代產業體系。發揮我省產業、技術、人纔優勢,積極為受援地構建招商推介平臺、市場對接平臺和科技支橕平臺,促進產業科學發展。在智力援疆上,培訓受援地區乾部人纔近1.5萬人次。先後組織超過600名受援地各級黨政乾部在我省進行了培訓或掛職鍛煉,省內各大專院校、醫院為受援地區培養醫生146名、教師154名、未就業大學生485名和初高中畢業生學生746名。
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隊堅持把援藏隊伍建設放在首位,把做西藏人、乾援藏事、立援藏業作為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創業創新創優的主線,推動了援藏工作有序開展,援藏項目全面推進,援藏隊員團結奮斗,為日喀則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得到了當地廣大乾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把黨支部建在援藏工作一線,鍛造了一支吃苦奉獻、能戰斗的工作隊伍。援藏工作隊中心組成立了地直、謝通門、康馬和仁布四個臨時黨支部,對援藏工作隊員實行雙重管理。同時建立了黨務工作、政務工作、監察工作和項目工作等四個工作體系。建立了由援藏工作隊中心組成員和四個臨時黨支部書記組成的援藏工作聯席會議,討論決定重大工作事項。定期召開黨支部民主生活會,認真研究解決乾部思想、隊伍建設、工作生活紀律等問題。對援藏乾部提出了“不因質量問題被質疑,不因經濟問題被查辦,不因生活問題被恥笑,不因身體問題被輪換”的“四不”要求。仁布縣工作組支部以“開展創先爭優公開承諾”推動基層黨建,謝通門縣工作組支部“八個突出”抓好組織建設,康馬縣工作組支部以深入推進“六心工程”為組織建設增添新活力。
(二)把理想信念紮根在頭腦中,充分展示了黑龍江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援藏工作隊以“團結、奉獻、求實、爭先”為團隊理念,樹立黑龍江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開展了以“援藏為什麼?在藏乾什麼?離藏留什麼?”為主題討論活動,認真開展學習優秀援藏乾部、曲水縣委書記周廣智先進事跡活動,樹立“是公僕不是過客”和“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援藏精神。援藏乾部經受住了高原缺氧對身體安全的考驗、山高路險對生命安全的考驗和孤獨寂寞對心理安全的考驗。有的隊員得了急病重病仍然留藏工作;有的隊員夫妻共同在藏工作,把年幼孩子托付給親屬;有的隊員不顧家人病重住院,毅然堅守工作崗位;有的隊員在日喀則地區地震當夜,不顧危險連夜返回縣裡靠前指揮。充分體現了省援藏乾部堅強的黨性觀念和大局意識,展示了龍江援藏乾部的良好形象。他們還注重援藏工作隊的文化建設,實施人文關懷。建立辦事處、建起蔬菜大棚和雞場豬圈,把大家融入集體,加強同援藏乾部單位、家庭聯系,開通了“天路之援”QQ群,讓家屬與前方隨時聯絡,使援藏乾部最大程度地消除孤獨寂寞感。
(三)把藏族同胞放在心坎上,用真心真情真意援藏。援藏工作隊不畏艱險,翻山越嶺,深入基層,走村莊、訪農戶、察民情、解民困,歷時兩個多月,經常往返於3800米至4900米的海拔懸殊地帶,行程2萬多公裡,對我省援建的仁布、康馬、謝通門三個縣及所轄各鄉鎮、各村居和20多家地直單位進行實地調研,對日喀則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民生狀況和群眾需求等進行了詳細了解和全面掌握。提出了《黑龍江省第四批援藏項目規劃》,並正在全面實施,總投資1.75億元。他們還堅持定期深入基層農牧民家中走訪慰問,增進感情。利用重大節慶日開展聯誼活動,提昇了與藏族同胞的融合度。為紀念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援藏工作隊與康馬縣朗達新村全體村民共同昇國旗、唱國歌,舉行慶祝活動。援藏隊員現場開展了向貧困戶捐款活動,並向村民們贈送了乒乓球臺、液晶電視等文體用品,61戶294名村民為援藏工作隊送來了感謝信。2011年9月18日,印度北部地震波及日喀則地區13個縣,援藏工作隊第一時間深入受災較重的康馬縣,指導抗震救災,慰問受災群眾,送去30萬資金及大量物資。積極組織援臧隊員開展了“一加一藏漢一家親”幫扶活動,31名援藏隊員分別對接一戶特困農牧民家庭進行幫扶。在給予資金、物品幫扶的基礎上,針對幫扶對象的實際需求和自身特點,引入了技術培訓、小項目扶持、就業幫扶等,累計捐款捐物近30萬元,使被幫扶的貧困家庭逐步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四)把項目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探索創新援藏管理機制。援藏工作隊提出了政府援藏、社會援藏、市場援藏三位一體的援藏理念,尊重地方發展需要、尊重藏族群眾需要、尊重民族風俗需要,把援藏項目做成“民族工作中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將政府援藏資金全部用於地方發展需要,突出“兩個傾斜”,確定了整個援建項目的結構,近90%的資金擺布到民生和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上。在三個對口支援縣各建設一個安居工程示范村,積極幫助農民掌握現代生產技能,建立蔬菜大棚,加工優質青稞糌粑,開采建築材料,使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向地方短板領域安排項目,投入援藏資金1300萬元建設了日喀則地區廣播電臺和廣電綜合樓;推動日喀則基礎設施投資,在日喀則市和三個受援縣各建一條市政道路,極大推動了日喀則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同時積極爭取社會援藏,爭取國家計劃外專項資金增加向西藏投放,為謝通門縣爭取農田水利資金6000萬元,為仁布縣爭取農業專項資金8000萬。積極開展市場援藏,招商引資。兩年多來就日喀則礦業、旅游、商貿、文化交流和金融合作進行廣泛推介,仁布縣玉器加工、藏白酒加工、青稞食品深加工等6個項目招商成功,投資額達1.2億元,並引進吉玉集團、鑫源實業、華坤服飾、鼎盛金屬等8家企業落戶仁布新區,完善了50億元的項目儲備庫。他們積極探索援藏管理機制,提出了統一項目、資金和乾部管理,使援藏工作納入了有序管理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