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8月10日訊 近年來,到哈爾濱進行交流學習的留學生持續增加,這些遠道而來的“洋學生”不僅客觀上增加了哈爾濱的國際影響力,也為中國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交流機會。不過“洋學生”們也被一些生活問題所困擾,住宿問題首當其衝。
家庭寄宿 應者寥寥
今年夏天美國俄勒岡大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展了一項學習交流體驗活動,17名來自美國俄勒岡大學的本科生將在哈爾濱進行漢語學習交流和幼兒園教學、圖書館語音服務等一系列實踐課程。
按照美國的習慣,參與短期交流的國際學生,通常會寄宿在交流地居民的家中,以便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文化。於是今年5月俄勒岡大學就對哈工大提出要求,希望征集到一些願意接納美國學生的中國家庭,並把寄宿中國家庭生活當做本次活動的重點之一。
很快哈工大便在校內網上發布了信息。可是從5月發布信息開始,一直到留學生快到哈爾濱了,只有一戶中國家庭表示願意接納美國留學生。而這個家庭的主人是剛剛從美國回到哈爾濱的訪問學者。最後因為時間緊迫,哈工大教師們拿出“秘密武器”,通過“走動關系”來安置這些留學生,比如工大教師看到這條信息,同時了解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孩子需要語言交流的,就給“牽線搭橋”,最終17名留學生中的9人順利住進哈爾濱家庭。
無獨有偶,一個月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征集了來自意大利、比利時、瑞士、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共計15名國際交流生。活動已經在哈爾濱高校和中小學次第展開。不過由於活動要持續到9月3日,而哈爾濱工業大學8月20日就開學,這些交流學生將面臨13天無處居住的困境。聯合會學生工作人員高可介紹,這15名交流生都是自費來到中國的,不可能再讓他們住賓館,目前他們想到的辦法還是求助於家庭旅館或者家庭寄宿,不過信息發出後也同樣應者寥寥。
轉變觀念 心態開放
俄勒岡大學留學生帶隊老師井茁告訴記者,據她了解中國家庭不願意接納外國留學生寄宿的原因很多,首先中國家庭與西方家庭觀念和習慣不同,中國家庭相對保守封閉,短時間內很難接納一個外國留學生成為家庭一員,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其次,這種寄宿的“洋學生”尤其是短期交流生,所能支付的“房租”有限,不能幫助中國家庭實現“創收”的目的;第三,交流學生的背景有時比較復雜,本次她帶隊的項目是俄勒岡大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校際合作,但由於許多中介辦理的檔次較低的交流活動殃及了校際合作的信譽度,所以難以取得哈爾濱市民信任。
井茁老師說,綜合各種原因,觀念上的保守是最本質的,這反映了中美兩國國民性格的不同。在美國如果有類似的活動,很多家庭都願意敞開大門,他們覺得能近距離接觸到異域文化是一件值得爭取、有趣的事,不能只算經濟上的賬。同時她也對參加交流的美國學生講,當前遇到的挫折恰恰是有價值的地方,最能體現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需要學生努力學習和適應。
我們身邊留學去過英美等國家的人,都有過寄宿家庭的美好體驗,但是當我們做主人的時候卻有些顧慮重重。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有關部門很早就注意到這個情況,為此專門開闢出了目標明確的寄宿市場。而在哈爾濱,市民的意識則明顯落後。歌曲《北京歡迎你》唱道:“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開放懷抱、敞開大門,采用一種更包容和開闊的心態,歡迎不遠萬裡的客人,應該是哈爾濱建立國際型大都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還急需為15位各國留學生聯系8月20日到9月3日的家庭借宿。如有讀者願意提供幫助,可聯系負責人高可,聯系電話1863579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