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13日訊 “住進新小區,住上新樓房,圓了我們一家人十幾年的安居夢想。今天拿到鑰匙,我們的新生活就要開始了。”8月6日,鶴崗市興山區休閑小區D組團開始回遷,棚改戶王先生拿到新居鑰匙感慨萬千。
據了解,自2008年啟動棚戶區改造工程以來,鶴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學決策,市棚改辦多措並舉,強力推進,各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努力、全力配合,棚改工作高效推進——從最初的拆不動、群體上訪到如今的主動搬遷,排號選樓;從每年的開竣工量全省四煤城倒第一到去年的第二;從一年只能安置幾百戶到如今的幾萬棚改拆遷戶喜遷新居;從全省落後到全省先進,受到省政府的通報表彰。
截至目前,全市棚改累計開工住宅379萬平方米,6.31萬套,竣工面積156萬平方米,2.62萬套,安置棚戶區居民2.32萬戶。
大手筆規劃 建宜居小區
2008年棚改工程實施之初,鶴崗市有6.72萬戶、20.17萬人生活在棚戶區內。棚戶區貧困人口多,平房密度大,房屋老化,治安和消防隱患突出,無排水、無供熱、無路網,環境衛生髒亂差。為改善礦工的生活環境,鶴崗市將棚改工程納入整個城市建設改造中,堅持大手筆規劃,高標准配套建設。
在規劃中堅持4個原則。整體性原則,小區建設體現時代性、地域性、文化性,體現親水特性,醫院、學校、幼兒園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可持續發展原則,使棚戶區改造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相協調,與城市發展前景相統一;戶型多樣原則,規劃設計戶型面積多樣,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小區建設協調統一原則,每個小區都有主打顏色和特色,形成良好的城市風貌。
同時,把棚戶區周邊道路建設納入到棚戶區改造中先行實施,目前已完成東興路、大陸五校、東山醫院等20餘項棚改公建及基礎設施建設。
多舉措攻堅 建精品工程
鶴崗市棚戶區改造涉及居民20多萬,預計總投資68.89億元,建築面積達到477萬平方米,是一項投資額度大、工程建設量大、拆遷難度大的綜合性系統工程。2008年1月,這個市成立了棚改領導小組,2009年10月,由主管建設的副市長兼任棚改辦法人代表、主任,具體負責棚戶區改造的領導工作。在市領導每天的晨查中,鶴崗市委書記杜吉明在檢查環境衛生的同時,密切關注棚戶區改造及相關配套工程建設,讓民生工程真正惠民利民。
鶴崗市堅持和諧拆遷,陽光操作。派政策水平高、善於做群眾工作的工作人員逐戶深入到拆遷居民家中,宣講政策,傾聽群眾呼聲。重新完善修訂了特困群體照顧政策、積極搬遷獎勵政策、征收拆遷補償政策,把動遷居民的利益最大化,確保拆一戶,安置一戶。
面對資金難題,這個市加大信貸融資力度,向開發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尋求貸款支持。2011年前,向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貸款13億元,全部用於工程建設。去年以來,又通過融資平臺,落實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指標14.5億元,目前已到位1億元。加大債券融資力度,目前正在抓緊運作10億元城市債券,其中三分之二用於棚改工程建設。適度進行商業聯合開發,並在滿足回遷安置的基礎上,選擇有價值、適合的地段建設部分商服房,並配建部分車庫,以營銷促進資金回籠,緩解財政的還貸壓力。
鶴崗市建立健全了市城鄉建設局、各建設單位、各工程項目部、各施工標段項目部四級質量管理體系,對各類建設工程實行層層把關。同時,建立工程各參建單位負責人責任制,包括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材料供應等單位全部按各自相應的職責對工程質量負責。在各個工程施工現場還設立工程項目部,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做到陣地前移、靠前監管。
今年,全市棚戶區計劃開工112萬平方米,1.82萬套;竣工100萬平方米,1.63萬套;計劃拆遷、安置1.5萬戶。截至目前,共完成拆遷7434戶;首批已安置3347戶;10月末和11月末,將分別安置8000戶和3653戶。
政策加實效 居者有其屋
在廉租房建設上,鶴崗市結合實際健全制度法規,建立完善的廉租房保障體系。采取向上爭取與多渠道籌資相結合的辦法,確保廉租房建設資金按時到位。幾年來,已累計向上爭取資金6.07億元。
出臺政策,以資金補貼的方式解決特困家庭的住房問題。對低保家庭中的孤、老、病、殘等住房特困家庭實行實物配租,對其他住房困難戶或者無房戶實施租賃補貼。
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開工建設廉租住房2.38萬套、107.1萬平方米,預計今年末全部竣工。過去5年,累計發放租賃補貼、6640.6萬元,惠及5.43萬戶。
今年,市本級計劃建設廉租住房2000套、10萬平方米,目前征收拆遷完畢,項目已全部落實,預計10月底,開工率將達到100%,竣工率40%以上。廉租房實物配租租金每月每平方米0.3元,為全省最低。
建設公共租賃住房800套、4.8萬平方米。其中,200套學者公寓主體已完工,10月份開始精裝修;在南山區愛民小區配建的600套公共租賃住房,現已全部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