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磨盤山水源地進入依法保護時代
2012-08-27 08:38: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韓麗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磨盤山水庫。記者薛婧攝

  黑龍江日報8月27日訊 千呼萬喚始出來。24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哈爾濱市磨盤山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自此被譽為哈爾濱生命線的磨盤山水源地終於進入依法保護的時代。

  22日,在得知《保護條例》再次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時,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最了解條例產生過程的哈爾濱市磨盤山水源地環境保護管理辦公室和哈爾濱市人大法制委員會有關人員,以期向人們展示8年艱辛來時路。

  1、從無到有 八載立法路漫漫

  2004年,磨盤山水庫建設初期,本報記者深入磨盤山水源地,通過實地踏查,發現水源地周邊由於旅游開發、農業生產所使用的化肥農藥對水源造成的污染問題及林木采伐將影響水庫蓄水量等問題十分嚴重,2004年4月,本報從第一篇報道《磨盤山,另一個西泉眼》開始,八年間,記者先後多次進入水源地,深入村屯、林場采訪,先後寫出幾十篇報道,呼吁立法保護水源地。

  磨盤山水源地是邊施工邊立法。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媒體的呼吁下,2004年,以哈爾濱市法制辦為首的相關部門便著手立法的前期准備。這時,水庫開工建設纔一年。

  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為該水源地的保護敲響了警鍾,哈爾濱市環保局派時任該局水環境管理處副處長的張昆林對哈爾濱市水源地進行專門管理。“當時的水源管理沒有任何基礎,可以說是空白。”哈爾濱市磨盤山水源地環境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昆林回想當年時一臉凝重。

  由於松花江水受到污染,當時正在建設中的磨盤山水源地保護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因此,上任伊始,張昆林便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磨盤山水源地的保護研究上。他關注工程施工進展、水庫周邊農田分布及人員居住情況,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掌握流域走向、水文情況、氣象以及土壤的涵養能力等。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哈爾濱市環保局向哈爾濱市相關部門提交了磨盤山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劃定方案,並最終獲得批准。“劃定了水源地的保護范圍,制定保護條例的其它工作便有了抓手。”張昆林說。

  據哈爾濱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葉勝軍介紹,2009年《哈爾濱市磨盤山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草案)》初稿形成。2010年9月21日,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該《保護條例》,同時報請省人大常委會。“因為省森工總局就停伐、搬遷補償等存在較大意見,為慎重起見,省人大常委會決定將《保護條例》擱置審查。”葉勝軍說。此後哈爾濱市主要領導、相關部門多次就存在的問題與森工總局反復協商,最終問題得以有效解決。2012年5月31日,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再次將《保護條例》提報省人大常委會。


 

  2、迎難破題 撥開雲霧見青天

  為什麼一個《保護條例》的產生用了8年的時間?是什麼阻擋了它的進程?“磨盤山水源地保護區的范圍多數歸屬省森工總局下屬的山河屯林業局,他們對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劃定范圍以及在該范圍內為保護水源需進行的停伐、搬遷補償等問題意見較大,這是致使《保護條例》擱置兩年遲遲無法出臺的根本原因。”張昆林說。

  當《保護條例》擱置審查後,針對省森工總局提出的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過大問題,張昆林立即組織專家再次來到磨盤山水庫,在兩年來水源地劃分及水質調查基礎上,依托《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重新調整了范圍,這一調整最終獲得了山河屯林業局及省森工總局的認可。

  攻破一個難題後,張昆林便立即著手調查資源補償及林木停伐問題。磨盤山持續供水能力一直受到山河屯林業局每年8萬立方米林木采伐的嚴重威脅,為保護水源的持久穩定,停伐勢在必行。但是由於水源涵養區1151平方公裡面積基本與山河屯林業局的采伐作業區重合,因此限采或停伐勢必影響近1萬多名林業職工的生存和企業發展。補償勢在必行。

  怎麼補?補多少?帶著疑問,張昆林只身一人來到了磨盤山水庫,利用十天的時間徒步調查掌握森工林木砍伐的現狀和歷史。為准確了解林木砍伐情況,張昆林決定直接與山河屯林業局接觸,但山河屯林業局領導得知張昆林來意時根本不露面。張昆林借住在磨盤山水庫工作人員住地,每天堅持與相關領導溝通。他的誠意最終打動了這位領導,並派人和張昆林一起用四天時間走遍了水源涵養區1151平方公裡內的7個林場。林木砍伐的詳實材料為補償機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之後,張昆林寫了一份四萬字的報告,其中包括了保護區環境狀況、面臨問題、解決建議等內容。之後,哈爾濱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正式啟動建立補償機制工作。2012年3月30日,哈爾濱市政府與省森工總局就磨盤山水庫周邊及上游匯水區森林禁采區范圍、補償資金額度等具體事項達成協議,哈爾濱市政府每年給予山河屯林業局停伐補償金3900萬元。至此,阻礙《保護條例》出臺的兩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3、有法可依 亡羊補牢猶未晚

  “今年磨盤山水庫蓄水量僅是往年的80%,這與今年降水少有關,但也和水源地匯水區內林木的連年采伐有極大關系。”張昆林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如果不通過立法停止林木采伐,若乾年後的磨盤山水庫可能無水可用。“現在《保護條例》通過,可以說是亡羊補牢,停伐後可以緩解水量減少的趨勢,隨著生態的逐漸恢復,水庫的蓄水能力會慢慢增強的。”

  據介紹,在立法過程中,哈爾濱市已經開始了對磨盤山水源地的保護工作。2011年哈爾濱市環保局協助五常政府完成了對一級保護區50餘戶居民動遷工作,同時對庫區周邊一級保護區內的4000畝農田實施了退耕還林,有效地解決了一級保護區居民生活污染對水源水質的直接污染問題。今年,哈爾濱市又完成了對磨盤山水源保護區范圍內7個林場、3個村屯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理。

  “在《保護條例》出臺前,我們所做的一些保護工作都是前期的基礎的,而只有通過對《保護條例》的執行和落實,纔能真正有效保護好水源地。”張昆林說,水源地的保護工作之路還很長,他有信心做好這份工作,但更需要哈爾濱市民進一步提高保護水源的意識,也更需要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