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創城:惠民之策提昇幸福指數
2012-08-28 10:40:3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近日,群力金河公園中的“八寶景天”花海競相綻放,吸引眾多游人前來觀賞。隨著“創城”工作的深入開展,哈爾濱的城市環境越來越宜人。

  東北網8月28日訊 “創城”,不僅是一次提昇城市文明的洗禮,更是一項全方位的惠民工程。

  新戰略的實施開啟了哈爾濱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也為“創城”打下堅實的基礎。站在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起點上,冰城市民幸福指數正與文明同步提昇。

  城市形象在“創城”中不斷美化

  “經過這兩年的建設,哈爾濱不僅城市變大了,也變得更美了。”參加“濕地游”的平房區退休職工李樹國感慨地說,“煥然一新的哈爾濱讓市民更熱愛家鄉了。”

  李樹國的感慨代表了眾多冰城市民的心聲。新戰略的實施,使哈爾濱發展空間得到較大拓展,城市承載能力全面提昇;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經濟增長後勁不斷增強,展示出精彩的城市“蝶變”。

  今年以來,哈爾濱保持實施新戰略以來城市建設良好勢頭,推動建設和管理齊頭並進,城市載體功能和市容環境同步提昇。城市空間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昇。基礎設施建設由填漏補缺轉向全方位、大貫通。全市啟動建設道路184條、橋涵216座,啟動實施了哈平路、民生尚都等6個公交轉乘綜合樞紐、20座公交首末站和200座港灣式停靠站建設。

  基礎建設快速發展。基礎設施投入累計完成投資2650億元,水系改造、大型公共建築、供水供熱供氣管網、園林綠化、生態環境等城市基礎設施,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跨越發展。新建群力、信義、平房3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40萬噸。目前,哈爾濱市主城區居民全部飲用磨盤山水,103萬戶居民用上清潔安全天然氣,集中供熱普及率由61%提高到7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54%提高到75%,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從無到有,處理率達80%,水、氣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別減少17.8%和11.7%。累計更新公交車輛3200餘臺,開闢調整公交線路74條;累計造林20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5%。

  城市硬件的提昇,使哈爾濱的“創城”之路越走越寬。2005年、2008年和2011年,哈爾濱市曾先後三次獲得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


  公共服務在“創城”中不斷發展

  “我一輩子都沒住過樓房,這下終於可以圓我的樓房夢了。”居住在白家堡的71歲老人王亞蘭高興地說:“我住在這裡30多年了,吃水要到外面挑,平房裡夏天漏雨、冬天上凍。我家有53平方米的面積,按照補償政策,我選了一套60平方米的住宅。”

  白家堡是哈爾濱市主城區最大一處“城中村”,生活著2000餘戶本地人和超出本地人兩倍多的外來常住人口。“村外城市化,村內髒亂差”,這句話概括了白家堡的當時狀態。

  2011年7月,哈爾濱市區最大的棚改項目——白家堡改造項目啟動。在這裡居住了大半輩子的王亞蘭成為受益者之一。談起對改善居住環境的期盼,這裡的居民都像王亞蘭一樣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隨著“創城”工作的深入,哈市社會事業和社會建設取得了大發展,惠民力度持續加大,棚改工程就是其中最得民心的一項。

  幾年來,哈市累計投入871.5億元,實施了824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開發建設保障房18.3萬套,竣工9.2萬套,經濟適用住房受惠群眾11392戶。廉租房受惠群眾14530戶,開發建設公租房6560套。到2014年,將基本完成四環內1134萬平方米棚戶區的改造。

  與此同時,哈市強化義務教育,累計創建標准化學校400餘所,改善了農村和城區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資助貧困學生62萬人次。

  以完善社保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3.8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以內,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以上。新農合統籌區域內住院政策性報銷比例達7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251個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

  以加強社區建設構建安全網,形成了社區網格化管理和“中心社區”建設模式,各類生產安全事故下降61.5%,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達到92.5%。

  環境秩序在“創城”中不斷改觀

  全國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今年初,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乾苦乾三年,力爭在2014年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的工作目標,將“創城”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推動城市發展上層次、上水平的有效載體,作為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惠民工程納入城市發展戰略,舉全市之力加以推進。

  工程車上路先“洗腳”,“馬葫蘆”缺蓋6小時內補上,主乾路公廁開放延至22時……隨著一項項具體到“雞毛蒜皮”的管理制度的出臺,哈爾濱的城市管理正在潛移默化間迎來從粗獷到細膩的嬗變。

  “今年以來,明顯感到市政府在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市民宋先生說:“市區裡隨處可見導游牌,以前總也擺不平的‘馬葫蘆’都平整了,城市的燈飾亮化越來越接近發達城市了,哈爾濱美得讓家鄉人都不敢認了。”


  圍繞“創城”,哈爾濱打造 “乾淨有序文明城市”的“細節工程”次第展開: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啟動了松花江哈爾濱段污染治理,乾流出境水質主要污染物下降21%。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基本實現污水全線收集和集中處理;完成45公裡河道清淤拓寬工程,阿什河清淤工程城區段實現污水截流。完成雙琦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示范一期工程。累計拆爐並網、限期治理超標排放燃煤鍋爐 3360臺。環衛作業投入大幅增加,城區道路清掃和清冰雪機械化率、水衝洗率明顯提高。

  ——綜合治理市容環境。集中整治主要街路、背街背巷、居民庭院、出入城口、市場攤區、鐵路沿線等部位環境秩序,治理佔道經營、亂堆亂放、亂貼亂畫,清理背街、街路的戶外廣告牌匾,拆除各類違規廣告、牌匾,整治衛生髒、秩序亂、堵塞交通、噪聲擾民的早夜市,拆除違章私建6011處,清理廢品收購站點1096個;完成20條示范街路和103條達標街路戶外廣告牌匾的清理整頓,拆除違規廣告牌匾1萬餘塊。

  ——實施城市美潔工程。圍繞城市的硬化、綠化、美化和亮化,組織市直機關包保2140 個居民庭院,硬化綠化美化裸土地面513萬平方米。對何家溝13.2公裡河段景觀進行綠化,沿岸新增綠地100萬平方米。投資19億元,對主城區1.2萬棟、5211萬平方米的舊樓立面進行統一粉刷清洗。完成了火車站廣場周邊、百座高層樓體、龍塔等重點區域的燈飾亮化工作。

  ——形成優良社會秩序。深入實施“數字城管”模式,以交通秩序為整治重點,加強對出租車、公交車輛運營管理,打擊各類違反交通法規行為,促進社會優良秩序的形成。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