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商業保險將提質 居民養老有保障
2012-08-30 11:31:3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30日訊 歲月的流逝定會將我們每個人都貼上“老年”的標簽,如何養老,也成了時提時熱的焦點,特別是在老齡化進程加快的今天,養老的問題離我們每個人都並不遙遠。

  和全國同步,雲南也將在今年底以前,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全覆蓋,惠民政策再次讓老百姓感到溫暖。在廣覆蓋、低保障的基礎上,如何讓老年人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在陽光人壽雲南分公司培訓部訓練操作室主任陸雲飛看來,即使是初入職的年輕人,養老的問題其實非常現實,對於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為了提高幸福指數和老年時期的生活質量,有必要在年輕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科學的理財規劃。

  人人必修課

  忙走於喧囂都市的年輕人,工作佔據了大部分時光,經驗也隨之增長,而臉上逐漸加深的皺紋,卻在無情地記錄著時間的流走。

  “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現在我年紀還小,養老那是30、40年以後的事了。’”作為保險理財規劃師,陸雲飛提醒年輕的職場人員,養老有必要在年輕時就做好准備。

  我國目前社會保險雖然覆蓋廣,但額度通常比較低,如果要想獲得質量更高的養老保險保障,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險必要的補充。

  保險業內人士向記者做了幾個簡單的計算:按照目前較低的消費水平,拋開物價上漲等因素,每人每天的飲食消費約為30元,以此為標准,假定夫妻2人從60歲退休,活到80歲,僅在飲食方面就需要花費43.8萬元。

  對此,陸雲飛分析認為,簡單地來看,養老確實需要不小的支出,40多萬也只是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所得,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退休後可能需要更多的食品支出,如果再加上老年人花費最多的醫藥、醫療等費用,一對夫婦共需要100—200萬元的養老金纔能活得比較安心。

  “但同時,又不能把養老金簡單的數字化,貨幣也有時間價值。”他說,“年輕人也沒必要為巨大的金額感到恐懼,養老所需的錢,可以從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儲蓄甚至投資積蓄等途徑獲得。”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剛入職的年輕人收入水平並不是很高,消費支出則主要集中於房租、用餐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朋友聚會等娛樂性支出,其中,娛樂支出佔據月收入的很大比重。

  對於年輕人的消費比重,有專家認為,過多的娛樂支出並不能提高年輕人的生活幸福指數,而且也和科學的理財規劃相悖,年輕人應該養成科學的消費習慣,讓娛樂消費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多做長遠的理財規劃。

  商業保險提質

  按照陸雲飛的說法,人們養老所需的資金並不需要純粹靠個人“賺來”,就目前來說,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以負擔大約1/3的養老費用,而且效益較好的部分企業,還為職工購買企業年金,再加上商業養老保險和存款,年輕人也不用為養老發愁。

  不過,雖然商業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作用不言而喻,但也有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向記者抱怨:“每個月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何談理財規劃?更不用說購買保險了。”

  年輕人通常都是領取著並不可觀的收入,奔走於市場一線,而並不科學的消費觀,讓“月光族”擁有了龐大的隊伍。這支隊伍,如何與商業養老保險產生交集?

  陸雲飛建議,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味地追求高預期回報的投資需要面臨較大的風險,應該科學平衡收入的分配。為不影響生活質量,即使是對於養老保險的支出,每年也不宜超過年收入的20%。

  具體說來,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陸雲飛建議盡可能去爭取用人單位提供的合法勞動保險,由於收入不高,因此,每年可以投入2000元左右的意外險和純保險。

  剛成家的工薪族,雖然收入可能有所提高,但由於消費支出增長較快,所以,保費的提昇也不應該太快增加,所選的保險產品在提供保障的同時,應該兼顧中長期的理財規劃。“可以選擇一些帶有分紅性質的保險產品,保費為每年3000—4000元為宜。”

  而對於事業上已取得突破的成熟家庭,陸雲飛建議“閑錢”應該注重保值增值的作用,保險方面可選擇具有理財性質的分紅型產品,同時提高養老保險的投入,讓個性化的商業養老保險,真正發揮社會養老保險有力補充的功能。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