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9月3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磨盤山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經省人大審議通過。從2004年開始起草工作,2009年正式上報,到日前審議通過,經歷了8年的努力,至此,對冰城的“大水缸”保護邁進了“法治時代”,《條例》為冰城飲用水源地的安全提供了哪些保障,為此記者進行采訪。
哈市環保局在磨盤山水庫距離水面十幾米處,建起了長約70公裡、高2.2米的鐵絲圍欄,實現全封閉管理。2011年,哈市環保局完成了對一級保護區50餘戶居民整體遷移。同時實現了對庫區周邊一級保護區內的4000畝農田的退耕還林,沒有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產生,沒有了化學農藥的污染,如今的一級保護區內已經沒有了人為污染。
據哈市磨盤山水源地環境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昆林介紹,一般的水源地保護條例僅僅是在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旅游養殖活動,而《哈爾濱市磨盤山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的規定為:在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游經營活動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把禁止旅游養殖活動的范圍擴大到二級保護區。“由於咱的《條例》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針對性,要嚴於《水污染防治法》和一般的水源地保護條例,甚至嚴於國家對水源地的保護的標准。”張昆林說。
在磨盤山水源地的管理上責任主體分為:五常市政府、山河林業局、哈市水務局和哈市環保局。多頭管理使得水源她的保護工作難以開展。在《條例》審議通過之後確定了,哈市水務局負責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哈市環保局負責水源地的水質安全;山河林業局負責水源地地表植被對水源的涵養;五常市政府負責規范地方居民的種植養殖活動,減少對水源污染。
今年,哈市環保局根據《條例》制訂了磨盤山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條例》的審議通過,意味著《規劃》的實施有了依靠和依據。一個是法律法規的硬指標,一個是科學規劃的軟實施,磨盤山水源地保護工作進入“兩條腿”走路的時代。《規劃》制定了隔離防護、集體搬遷、退耕還林、生態修復等具體措施,並對各級保護區分別了制訂近期和遠期的保護目標。
《條例》讓水源地的保護有了“硬指標”。在水量的保護上,《條例》規定了匯水區林木的保護、禁伐、水土保持等及對各級保護區管理。在水質保護中提出:磨盤山水庫周邊及上游匯水區內11.5萬公頃林地劃為禁采區,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旅游經營,處以2萬元至10萬元罰款等。
據張昆林介紹,目前環保部門正在對水源地進行新一輪水質監測,並辦理相關手續和水質專項的可行性研究和評價,為《條例》的具體實施做好前期原始參照數據的收集。
由於磨盤山水源地地處山區,面積廣大、地形復雜,執法設備和執法手段的落實顯得尤為重要。在磨盤山水源地架設衛星定位儀、照相機、攝像機等監測設備纔能有效覆蓋整個保護區。張昆林說:“經過一個階段的觀察和數據的采集,纔能確立哪個區域是違規行為的多發地帶,在這麼大面積的區域進行巡視,這些監測設備.顯得尤為必要,這樣纔能保證《條例》中的規定得到落實。”
保護匯水區是磨盤山水源地保護的未來,保護區面積有720平方公裡,匯水區的范圍為1151平方公裡,在這范圍內的水最後都會流進磨盤山水庫這個“大水缸”。這一部分面積是磨盤山水源地水源涵養的“綠色屏障”,同時也是森工總局重要的作業區域。對這一部分的保護和管理對源地水質顯得尤為重要。
張昆林表示,希望哈市的環保與林業部門更好地合作,更好地實現對水源地水質的涵養和保護,確保哈爾濱的“大水缸”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