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盒飯工廠"拖垮"高麗園"? 詐騙還是資金鏈斷裂的投資悲劇?
2012-09-04 06:16:2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智威 林曉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金雲鶴接受記者采訪。

  高麗園花圃店(資料片)。

  金永鶴發給借款人的短信。

  東北網9月4日訊  從1997年在哈特開了第一家“高麗園”後,金永鶴和金雲鶴兄弟倆就以每兩年開一家新店的速度擴張。曾擔任“高麗園”總經理的金雲鶴說,哈特店開張的第一年淨收入達120多萬元,此後穩速增長,而另外4個店勢頭更猛,5家店面每年的純收入就近千萬元。一知情人則表示這個數字過於保守,“毫不誇張地說,‘高麗園’是哈爾濱韓餐NO.1。”

  可是,就是這樣一家如此紅火的餐飲企業為什麼會與“詐騙”掛上鉤呢?究竟是詐騙還是投資失敗?為了破解一系列謎團,8月30日,記者在哈爾濱市看守所見到了金雲鶴,身高不足1.7米,禿頂、小眼睛,眼內充滿血絲,整個人看起來很憔悴。聽記者說明來意,金雲鶴開門見山地說:“我沒有騙,我哥哥也沒有騙,我們的投資失敗了。”

  1

  “盒飯工廠”拖累“高麗園”?

  金雲鶴說,是“盒飯工廠”拖累了“高麗園”,導致他們兄弟現在負債累累。提起外債數目,金雲鶴說不清楚,“幾千萬肯定是有了。”金雲鶴否定了欠下高達1.5億之多外債的坊間傳言:“我們的企業一直做得很好,每個店面都在盈利,2009年是個轉折點。”金雲鶴說,那一年,他哥哥決定在北京投資一個“盒飯工廠”,結果不僅投資失敗,還直接導致“高麗園”的倒閉。

  當年隨著“高麗園”的成功,金雲鶴的哥哥,也就是“高麗園”的董事長金永鶴已經不滿足開幾家飯店小打小鬧了,他想建立餐飲工廠,將“高麗園”打造成一個國際品牌,最終上市。金雲鶴非常支持哥哥的想法,“我們不做開飯店的,我們要做企業家。”

  金雲鶴說,有了想法之後哥哥金永鶴一直在尋找機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金永鶴在北京建立了一個小型餐飲加工廠,專門制作盒飯拿到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賣。每盒成本5元左右,卻能賣到二三十元,這讓金永鶴看到了暴利。

  他細心觀察,發現在北京經營盒飯很有市場,北京餐飲消費較高,很多打工者在工作期間都選擇吃價格相對便宜的盒飯,市場空間巨大。2009年,金永鶴在北京通州中關村科技園區內投資建立了盒飯工廠,取名“北京仔仔樂快餐有限公司”。

  當時,金永鶴對外宣稱該盒飯工廠將投入5000萬元,建立全中國首家日產量達7萬盒的盒飯生產線,成為全中國日產量最高的盒飯生產廠商,並采用韓國、德國最先進的原裝進口設備,打造全中國最頂級的中央廚房系統,該工廠總面積達1.7萬平方米,生產車間5000平方米。為擴大品牌的宣傳,配合盒飯工廠發展,他同時還在北京市區內開了一間“高麗園”分店,取名“喜派吉”。

  金雲鶴反對在北京開設“高麗園”分店。金雲鶴說,由於不了解北京的消費狀況,“喜派吉”選址出現問題,客人寥寥,沒開多久便關閉了,賠了近千萬元。而此時,“盒飯工廠”的大幕纔剛剛拉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哥倆開始四處融資。

  “錢都是在那個時期借的。”金雲鶴說,從廠房、設備到各項審批,處處都需要花錢,為了讓“盒飯工廠”迅速發展,金永鶴將哈爾濱“高麗園”賺的錢陸續投到北京“盒飯工廠”,並且還借了很多錢,“到目前為止,已經投入了3000多萬元。”

  “為什麼籌備了3年之久,投入了這麼多的錢,‘盒飯工廠’卻遲遲沒有啟動呢?”面對記者的質疑,金雲鶴坦言:“還差1000萬,如果再有1000萬的投入,我們的工廠肯定能辦起來。”在金雲鶴看來,哥哥金永鶴的投資方向是正確的,關鍵就是資金鏈斷了。

  據原“高麗園”辦公室主任丁然講,當初為了引來資金,金永鶴多次邀請韓國人來哈市考察,洽談融資事宜。每次不僅報銷往返路費,還招待他們在哈市吃喝玩樂,並且一切都是高規格,結果沒融來一分錢,招待費卻花了幾十萬。

  作為第一個報案的債主,周豐一直關注著金永鶴和金雲鶴兄弟倆的一舉一動。他還親自跑到北京實地考察了“盒飯工廠”:“有工廠、有設備,但就是沒生產。”對此,丁然也證實,在北京,金永鶴確實籌建了一個“盒飯工廠”,但卻擱置了3年多,只是不停地注資,卻沒有生產過一盒盒飯。為了安撫債主,金永鶴邀請大家去北京給“盒飯工廠”剪彩,光剪彩就剪了四五次。而在金雲鶴的記憶裡,“盒飯工廠”只剪過兩次彩。

  今年年初,借不到錢的金永鶴把“盒飯工廠”的設備抵押給了哈市某公司,借走180萬元,當時金永鶴和對方表示自己一定把“盒飯工廠”做起來,所以設備暫時抵押。可是沒多久,因為拖欠460萬元的房租,“盒飯工廠”的廠房被出租方收回,“盒飯工廠”投資項目暫停,隨之而來的是債主輪番上門討債。

  在哈爾濱,“高麗園”擁有哈特店、世紀店、長江店等5家店面,除了長江店等兩家店是租房經營外,另外3家店面都是金永鶴的房產,當初購買這3處店面時向銀行貸款2800萬元。據知情人講,金永鶴一直沒有按期還貸,在銀行的不良記錄高達100多條。對此記者尚未證實。

  按金雲鶴的說法,他們投資“盒飯工廠”的錢都是從朋友處借的,後來實在借不到了,大家又都催著還錢,只好拆東牆補西牆,借第二個人的錢還第一個人,借第三個人的錢還第二個人……實在還不上的,只能欠著。除了欠債主的錢,金永鶴還拖欠“高麗園”員工的工資、供應商的貨款和押金。

  2011年9月30日,“高麗園”同時關閉哈特店、世紀店和長江店等4家店面,第5家店轉讓給了金永鶴的小姨子,更名“韓友利”照常營業,但不接受顧客手持“高麗園”貴賓卡進行消費。2012年1月,長江店再次開業,但僅僅維持了一個月便閉店,房子也被出租方收回。至此,“高麗園”徹底消失了。

  對此,金雲鶴感到很無奈,他說,都是債主逼的,債主天天上門討債,嚴重的時候債主就守著“高麗園”的收銀臺,飯店根本沒辦法正常營業,只好關閉,“如果讓我們繼續開門營業,我們就能用賺的錢陸續還債,現在飯店都關了,也沒錢還債了。”


 

  2

  虛構的“無菌豆芽”?

  “盒飯工廠”項目擱置了,“高麗園”關門了,金雲鶴說,哥哥的資金鏈斷了,他個人搞的項目也沒辦法啟動了。他原本想要投資200多萬元做“韓國無菌豆芽”項目,為此四處借錢,直接導致自己因涉嫌詐騙被刑拘。

  在看守所,金雲鶴口口聲聲強調,他不是騙,是真的要做事業。金雲鶴說,去年媒體一直在曝光“毒豆芽”、“黑心豆芽”,這讓他看到了商機,他要引進“韓國無菌豆芽”設備。

  “‘韓國無菌豆芽’利用臭氧培育,不僅口感好,而且成本低、利潤高。”金雲鶴說,以“高麗園”的收入支持他這個項目絕對沒問題,但“盒飯工廠”需要的資金量太大,窟窿越來越大,他只能找人借錢。

  2011年3月,金雲鶴找到了周豐,稱自己要開“韓國無菌豆芽”工廠,總投資200多萬,現在還差30萬,如果周豐能借他30萬的話,他最多用兩個月,而且給周豐10%的乾股。

  為了讓周豐相信,他帶周豐在一家賓館內見到了一名韓國人,該人自稱是“韓國無菌豆芽”代理商,對方拿著幾本介紹豆芽機的圖片說明,一步一步給周豐講解,稱該無菌豆芽是國際認證並且韓國獨有的新技術,在中國都屬首例,肯定會賺大錢。金雲鶴在一旁翻譯。就這樣,周豐向朋友借了30萬元交給了金雲鶴。

  兩個月過去了,當周豐問起豆芽廠發展如何時,金雲鶴稱在選場地,可能在萬家也有可能在薛家。2011年10月,金雲鶴稱無菌豆芽設備到海關了,但周豐通過關系調查,海關根本沒有這批設備,萬家、薛家也都沒有將建立豆芽工廠的消息。

  又過了幾天,金雲鶴稱,需要繼續投資130萬生產豆芽,讓周豐想想辦法。當時,憤怒的周豐表示已經弄不來錢了,並質問金雲鶴為什麼半年過去了,豆芽工廠沒有任何進展。金雲鶴卻說:“因為錢不夠,你弄來錢自然就有廠房有設備了。”

  在周豐那裡借不到錢,2011年5月,金雲鶴找到哥哥金永鶴的朋友於新,說他要引進韓國的一批豆芽機在哈爾濱生產無菌豆芽,讓經商多年的於新幫著看看項目。隨後他帶著於新來到一家賓館的會議室,裡面坐著幾個人,其中就包括周豐。

  同樣,會上除了有韓國人講解無菌豆芽的好處外,還配有圖片、光盤等說明這個項目的前景和發展。2011年6月,金雲鶴向於新借20萬,並表示等項目做起來可以給於新一些乾股。看著項目不錯,於新就給金雲鶴拿了20萬元錢。同年7月,金雲鶴又找到於新稱:“只差20萬就可以啟動項目了。”於新又給拿了20萬元。

  2011年9月,於新從外地做生意回來後向金雲鶴詢問豆芽工廠籌備得如何了,金雲鶴表示現在廠地租完了,但資金周轉出現了問題,現在還差100萬元項目纔能啟動,希望於新還能幫幫他。正當於新幫他托朋友籌錢時,傳來“高麗園”閉店的消息,於新意識到事情不妙,而此時欠周豐和於新錢的不僅是金雲鶴,還有金永鶴。


 

  

 

  金氏兄弟的二姐在給債主的求情短信中說他們兄弟倆“罪有應得”。

  腰痛的金雲鶴不時起身活動。

  哈爾濱市看守所。

  3

  詐騙還是投資失敗?

  金氏兄弟的外債究竟有多少?坊間傳言1.5個億,金雲鶴稱有幾千萬,其中有三四百萬是通過他借的,其餘都是他哥哥金永鶴借的。

  兄弟二人借錢的理由很多:“盒飯工廠”投資、“高麗園”交房租、還房貸、給員工開支、納稅等等。

  周豐清楚記得,金永鶴第一次向他借錢是2011年3月的一天,當時金永鶴稱急需300萬元錢倒房屋貸款,把300萬交上解貸後就可以向銀行申請更多的房屋貸款,之後再把錢還給他。周豐表示自己沒有那麼多錢,但可以幫金永鶴想辦法。

  “當時就想和金永鶴交朋友,而且他家的生意那麼好,不可能還不上錢。我當時想如果能幫金永鶴解燃眉之急,將來他肯定也能回報我。”周豐說。就這樣,周豐湊了100萬借給了金永鶴,是金雲鶴替哥哥來取的錢。

  2011年5月份,金永鶴再次找到周豐,稱錢還不夠,讓周豐幫忙再想辦法。

  周豐東借西借湊了80萬元又借給了金永鶴,後來又借出去7萬元,加上借給金雲鶴用於投資“無菌豆芽”項目的30萬元,周豐前前後後一共借出去217萬元,至今金氏兄弟一直沒有還錢。

  “他們兄弟倆就是騙子。”債主於新與周豐的看法一致,她認為金氏兄弟就是在騙錢,根本不是腳踏實地經商。

  年過半百的於新早年經營服裝生意,賺了一些錢。2008年3月,於新的好朋友找到她稱,“高麗園”的老板金永鶴急需用錢,幾天就能還,希望她可以幫助金永鶴。

  雖然與金永鶴只見過一次,但一方面礙於朋友面子,一方面考慮到“高麗園”是哈市一家知名的餐飲企業不會賴賬,於新給他拿了50萬元。3個月後,金永鶴把錢還了。

  又過了一個月,金永鶴給於新打去電話說,“高麗園”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希望能借30萬。有了上一次的借款經歷,於新對金永鶴產生了一定信任,因此她二話沒說給了金永鶴30萬。

  此後金永鶴一直沒還錢,於新借給金雲鶴的錢也是有去無回。

  於新多次向金永鶴索要欠款,金永鶴總以資金周轉不開為由拖延。

  “金永鶴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說‘錢肯定沒不了,我這麼大的生意在這擺著,能跑哪去?’”於新說,她覺得金永鶴說的也有道理,反正還有飯店呢,不怕還不上錢。基於這樣的想法,甚至在“高麗園”閉店後,於新還多次借給金永鶴錢用於他東山再起。

  直到2011年10月末,於新一共借給金永鶴181萬元,至今未要回。

  提起金永鶴其人,周豐和於新都表示,金永鶴是一個說話非常有感染力的人,給人感覺他確實想做點兒事,但接觸時間久了就發現,金永鶴不講信用。

  “一個不講信用的人為什麼能把‘高麗園’發展成哈爾濱韓餐的NO.1呢?如果金氏兄弟確實是詐騙,他們騙來的錢又去哪裡了呢?”面對記者的疑問,周豐和於新也都表示很困惑。


 

  4

  金氏兄弟與“高麗園”

  金雲鶴1971年生人,比哥哥金永鶴小兩歲,家裡兄弟姐妹4人,上面還有兩個姐姐。自從父親去世後,金永鶴一直是家裡的頂梁柱,金雲鶴也始終追隨著哥哥。

  1991年,他和哥哥從密山到哈爾濱創業。金永鶴在勞務公司工作,金雲鶴在雙泰電子城工作。

  1997年,有人欠他們兄弟一筆錢無力償還,該人稱可以用哈特的一家飯店頂賬。

  那時哈市還沒有正宗的韓國餐館,看到還沒裝修完的飯店,又想到自己是朝鮮族,金永鶴和金雲鶴決定接手,開一家正宗的韓國餐館。

  1997年5月18日,第一家“高麗園”在哈特開業。為保證韓餐的原汁原味,金永鶴以每月3-4萬元的高薪從韓國聘請廚師和空運料調。

  雖然身在看守所,但金雲鶴說起自己和哥哥當初創業的經歷時雙眼立刻放出了光彩。

  金雲鶴說,他們是在用誠信做生意,材料都用最好的,雖然一份醬湯賣25元,但制作過程極為復雜。為了入味,他們從韓國空運來的原料要發酵一年後纔能用。

  為了打造冰城第一韓餐品牌,金氏兄弟煞費苦心。他們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回報,哈特店開業第一年淨收入達120萬元,在飯店前排隊等座的情形幾乎天天都在發生。

  金雲鶴說,當時哥哥金永鶴有個計劃,兩年開一家分店,做哈爾濱的餐飲大亨。

  果然,金永鶴做到了。

  2000年至2004年是“高麗園”的發展期,2000年10月“高麗園”在開發區世紀廣場黃金地帶花590萬元購買了使用面積為一千平方米的房產,並花費300多萬元進行高規格裝修,這就是“高麗園”在哈爾濱開辦的第二家分店——“高麗園”世紀店。

  2000年11月10日,“高麗園”世紀店開業,很多生意人都將這裡作為洽談業務的場所。

  2002年,“高麗園”總資產達1000多萬元人民幣。

  2003年9月5日,金氏兄弟在哈爾濱南崗區革新街開辦了第三家分店——“高麗園”革新店。

  2004年之後,應該是“高麗園”的轉型期,當年6月29日,哈市道裡區花圃街開設了第四家分店,飯店使用面積1200平方米。

  當時資產總值達1500萬元的“高麗園”於第二年將該店二樓改為全國第一家韓式自助餐,受到市民空前歡迎。

  2005年6月16日,“高麗園”在哈爾濱開發區租下2004平方米房產,大膽嘗試哈爾濱首家專營韓日式自助餐,成立了第5家分店——“高麗園”長江路店,第一個月就餐率就達到80%以上。

  當時哈特店每年平均純利在120萬元,革新店、世紀店、花圃店每家每年純利都達200多萬元,僅長江店一家年純利就近400萬。

  2005年9月28日,“高麗園”第一個外埠店大連分店開始營業。

  與此同時,在哈爾濱南崗區貴新街上,“高麗園”建立了完整的配送中心,所有的半成品和醃制成品都通過配送中心送到哈市的各家飯店內,形成了完成的商業鏈條。

  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高麗園”就會成為金氏兄弟一棵不倒的搖錢樹。

  正是憑借著這棵“搖錢樹”的價值,無論是金永鶴還是金雲鶴都能輕易地從朋友那裡借到錢。

  許多債主都和周豐有著一樣的想法:那麼大的飯店在那兒擺著呢,生意火的不得了,無論如何也不會還不上錢的。

  而在於新眼裡,金永鶴是一個有商業眼光和雄心大志的人,無論他們談論什麼,金永鶴總能一下說出問題的關鍵並想到事情的另一面,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賺錢機會,所以她過去是心甘情願幫金永鶴。

  曾擔任過“高麗園”辦公室主任的丁然則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金氏兄弟就是在詐騙。”

  丁然說,周豐和於新只是金氏兄弟眾多債主中的一員,有的債主一次就借給金永鶴上千萬,“金永鶴每隔一兩個月就換一個會計,哪個會計都說不明白‘高麗園’的資金情況。”

  丁然的說法記者從警方那裡獲得了證實。

  “如果不是為了行騙,哪個企業能如此頻繁地更換會計呢?”丁然說,目前在北京,所謂的“盒飯工廠”有很多家,規模大的每年利潤高達億元。

  如果金永鶴能把“盒飯工廠”做起來肯定也能賺錢,但他遲遲不開工,總以資金不足為由四處借錢。

  金永鶴是在用一個很有“錢途”的項目來騙大家的錢。

  至於金氏兄弟為什麼騙錢,錢的流向又去了哪裡,丁然也說不清楚:“所有的謎底只有金永鶴能揭開。”(文中除金永鶴、金雲鶴外均為化名)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