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9月4日訊 “乾部在一線服務,政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形象在一線樹立!我們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就與群眾有多少感情!”
從今年年初起,龍江縣2992名縣、鄉、村乾部在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紛紛走出機關,深入基層,包屯聯戶,為民解難,錘煉黨性,提昇素質,奏響了一曲曲魚水情深的時代贊歌,這裡的廣大乾部也把這一行動親切地叫做“接地氣”。
作風“接地氣”——植根群眾
“走千家聯萬戶”實現了乾部作風的轉變。縣鄉村三級乾部一改過去下基層“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的作風,每人長期包保一個屯,聯系3至5戶群眾,既有致富能手、種養加大戶和科技示范戶,也有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年初以來,已聯系群眾10132戶,使包屯聯戶實現了乾部全員參與、工作全面覆蓋,縣乾部每年下村10天,鄉乾部每年駐屯30天,村乾部每年入戶50天。一個小小的改變,讓乾部把根深深地紮入群眾之中。
“民情聯系卡”架起了乾群溝通的橋梁。“這是縣委書記送我的‘名片’呀,我現在和書記攀上‘親戚’了,有事我可以直接找書記了!”拿著縣委書記王兆憲送給他的《民情聯系卡》,景星鎮景星村村民潘金福異常興奮。在走訪農戶的過程中,黨員乾部為包聯群眾發放了《民情聯系卡》,開通了民情聯系熱線,實現了“一個電話、乾部到家”的目標。一張張小小的卡片,架起了溝通橋梁,拉近了乾群距離。
而“民情日記”又見證了乾群感情的厚重。縣委為每名乾部印發了《民情日記》。廣厚鄉大學生村官劉曉晨在日記中寫道:“這是我自從事基層工作以來第一次如此走近群眾,貼近農民,也是我更加深入了解農村、了解基層的一次好機會,是任務、使命,更是責任。”三級乾部共記民情日記1萬多篇,每一篇日記都情真意切,諸如張家的牛怎樣發展?李家的瓜果下步怎樣擴大規模等,一段段文字,流淌著魚水深情,訴說著乾群友誼。
能力“接地氣”——服務基層
基層的需要鍛煉了乾部能力。縣委宣傳部機關乾部深入廣厚鄉東陽村後,獲悉村裡經過幾年的建設,要提昇新農村建設的品位,便決定投入2萬元資金,利用下屬乾部文化人較多的實際,為村裡設計一組標志性建築和文化長廊。縣糧食局機關乾部深入山泉鎮興隆泉村以後,發現個別農民存儲糧食方法不科學,不僅減少了收入,也浪費了糧食,他們就把群眾組織起來,認真講解糧食倉儲技術,捐贈科技圖書150冊,並幫助群眾銷售餘糧達200多噸。
基層的舞臺展現了乾部纔華。縣衛生局黨委組織乾部為村民開展送醫、送藥、送資金、送技術、送知識、送文化活動,僅為華民鄉復民村就捐款3.2萬元,幫助改善衛生環境。同時,他們還組織全縣25家醫療單位的醫護人員深入2.3萬戶群眾家中,免費為村民檢查身體,免費為村民建立健康檔案11萬份。
基層的實踐豐富了乾部閱歷。縣委選派25名科級後備乾部到薄弱村任職,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幫助薄弱村實現晉位昇級。截至目前,他們共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近百件次,落實強村富民項目19項,開展公益事業建設21項,使薄弱村呈現強勁的轉化之勢。
思想“接地氣”——錘煉黨性
公僕意識在深入群眾中得到增強。基層的困難家庭和弱勢群體常常被忽視。活動中,三級乾部放下架子,挽起褲腿,走向田間地頭,走進貧困家庭,與他們結成幫扶對子,開展了一次次認親之旅。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苑正紅深入貧困戶敬國有和敬國權家中,與他們促膝談心,當了解他們生活有困難時,就幫他們出致富招兒,想致富道兒,鼓勵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
黨性觀念在為民解難中得到昇華。7月11日,對於龍江縣黑崗鄉靠山村的五保戶門鳳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就在這一天,來自縣委組織部、黑崗鄉和靠山村的30多名黨員帶來了4500元捐款,並自願做起了力工、瓦工、木工,他們搬磚壘土,為他蓋起了兩間嶄新的磚瓦房,讓他告別了泥草房。村黨支部書記李來輝感慨地說:“為群眾解難事,雖然累點,但我們心裡舒服,我覺得這纔是一名黨員乾部應該做的!”
理想信念在實踐鍛煉中更加堅定。在深入基層一線、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群眾的實踐中,縣鄉村三級乾部看到了新農村建設所帶來的豐碩成果,看到了農村的煥然一新,看到了群眾的豐衣足食,看到了黨執政的輝煌業績,感受到了農民群眾對黨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