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寶清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躍居全省第十位
2012-09-07 09:53:12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馬淑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7日訊 工業園區機聲轟鳴,金色田野稻浪翻滾,鄉村公路車流如織,安居小區高樓林立……這就是被譽為“天府之城,濕地之都,煤電基地,北國糧倉”的寶清縣,這裡一切的一切都讓你感受到一種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發展脈動和激情。

  近年來,寶清縣堅持實施“十二五”躍進全省十強縣,“十三五”跨入全國百強縣,“十四五”建設龍江東部現代化新興城市發展戰略,突出抓發展,全力保穩定,重點促和諧,實現了經濟大跨越、社會大發展、民生大改善,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全面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強勁態勢。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由2006年的全省第17位躍昇至2011年的第10位,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先進縣”,榮獲“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晉位獎”,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成績緣於寶清“敢為人先”的魄力,來自“步步攀昇”的實力。數據表明:2011年,寶清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10.7億元,是2006年的3.5倍,年均遞增28.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2億元,是2006年的5.4倍,年均遞增4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9億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遞增1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8307元和11358元,分別是2006年的2.4倍和2.8倍,年均分別增長19.3%和2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184.5億元,年均遞增32.2%。

  透過一組組數字的背後,從農業經濟、項目建設、商貿流通、城鄉建設、社會事業、文化建設六個維度審視寶清的縣域經濟發展,當可更深入地探究其跨越之道。

  農業基礎不斷夯實現代農業步伐加快

  農業經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石。五年來,寶清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糧食產量,不斷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被列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

  寶清縣累計投入資金2.6億元,重點推進了龍頭橋灌區骨乾及田間配套、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高標准農田建設示范工程,全縣新增水田面積50.9萬畝。組建千萬元農機專業合作社19個,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土地流轉面積佔縣屬耕地面積的28%。創建農業科技示范園區40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301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30家。糧食生產實現“八連豐”,產量達到21.1億斤,比2006年增長10億斤。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工業規模集聚壯大

  寶清縣牢牢抓住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這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招大商,大招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個個實力雄厚的戰略合作伙伴紛至沓來,一批批財源型項目落地開花,為寶清縣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據統計,五年來寶清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累計實現154.7億元,年均遞增49.5%,成功引進了國電龍興、華電風電、臺灣謝氏、甘肅中慶、北京統領、湖北百盟等一批大企業集團。推進實施千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40個,完成投資172億元。國電龍興煤電一體化、雙柳煤礦、永康國際商貿城、方盛煤田開發、城市綜合體等一大批項目相繼落戶寶清,特別是國網能源寶清煤電化項目的開工,奠定了寶清在全省東部煤電化基地的核心地位。煤礦、躍進山鐵礦和寶利碳化物等骨乾工業企業持續保持高位運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5家,增加值和利稅分別實現30.9億元和15.8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11.1倍和16.7倍。累計投入資金10.5億元,闢建了“一地五園”經濟園區,入園企業達82戶,園區成功晉昇為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基地。

  商貿流通發展迅猛第三產業勢頭強勁

  如今,當你來到寶清,你一定能真切地感受到,這裡城鄉處處湧動著滾滾的商潮。全國最大的白瓜籽交易市場就座落於此,年吞吐量達15萬噸,年購銷總額超25億元,成為國內白瓜籽市場的“晴雨表”。徜徉於各大購物超市和購物廣場,琳琅滿目的商品、紅火交易的場面會使你流連忘返。

  近年來,寶清縣調整戰略布局,制定了“發展大商貿、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的發展方略,大思路謀劃,大手筆運作,大氣魄發展,市場體系建設如火如荼,亮點頻現,為引入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搭建了廣闊的平臺。寶清縣進一步完善了市場體系建設,建成了白瓜籽交易大市場、永康國際商貿城、人防地下商業街等各類專業市場,其中白瓜籽交易大市場成為全省四大專業市場之一和全國最大的白瓜籽交易集散地。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6183萬美元,是2006年的7.4倍,年均遞增49.3%。啟動了百盟城市廣場、五星級大酒店、匯豐商廈、大商商廈等重點項目建設。紮實推進了“家電下鄉”市場工程,累計兌現補貼資金1100萬元。編制了《寶清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累計投入資金9400萬元,完善了七星河濕地、東昇濕地、梨樹溝、龍湖公園、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紀念館等景區建設,被國家授予“白琵鷺之鄉”稱號。


  城鄉建設力度加大環境面貌日新月異

  走進寶清縣城,但見車輛川流不息,眼前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築群,一條條整潔寬敞的街道,夜幕下一束束五光十色的彩燈,小區裡一抹抹生機盎然的綠色,休閑廣場上跳著“快樂舞步”的人群……無論是長期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還是遠方歸來的游子、外地投資觀光的客商,都驚詫於這巨大的變化,無不為之感嘆,為之興奮。

  近年來,寶清縣高標准修編了《寶清縣城市總體規劃》和《寶清縣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確定了“東強、西優、南拓、北移、中興”的城市發展戰略。累計投入資金2.45億元,新翻建城鎮道路36萬平方米,鋪設給排水管網6.7萬延長米,完成35條街路、120棟樓體、10座橋體亮化和29棟舊樓體“穿衣戴帽”工程。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35個,開發建設住宅小區面積260萬平方米。累計投入資金6.5億元,規劃建設了奧體中心、奧體廣場、濕地公園、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新華路延伸和西外環路等市政工程。累計投入資金2.2億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27.8萬畝。紮實推進了新農村建設,累計投入資金8億元,建設通村通鄉公路685公裡,完成農村飲水工程98個,改造農村泥草房1.9萬戶,新建維修村級活動室118個。啟動實施了村鎮建設“1630”工程,重點推進了七星泡小城鎮、七星河省級文明示范村、北崗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等試點建設,連續兩屆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民生福祉大為改善

  寶清縣委、縣政府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加大對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把民生工程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全縣人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昇。

  近年來,寶清縣累計投入資金2.27億元,用於供熱系統改造和保障供熱企業正常運轉。累計投入資金1.4億元,完成了第一高中改擴建和9個鄉鎮集中辦學,實施了第五學校及縣級公辦示范幼兒園建設和第二高中、4個鄉鎮中心幼兒園改擴建,高標准通過了“雙高普九”驗收。投入資金2.1億元,實施了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異地新建和中醫院改擴建,完成了7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30個村衛生所和7所鄉鎮計生服務站建設。投入資金2273萬元,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9個、農家書屋117個和農民健身工程75處。投入資金1.9億元,提高了全縣財政供養人口工資、供熱補貼和住房公積金標准。投入資金8億元,全部兌現了各項惠農政策。投入資金3500萬元,為困難群眾發放了住房補貼、助學補貼和醫療救助資金。實施廉租住房工程共計6.43萬平方米,1031套。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試點工作,社會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88%、98%和92%,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以上。

  文化建設繁榮興盛百姓素質明顯提昇

  近年來,寶清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全縣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提出了文化強縣的實施方案,以“挖掘一批傳統文化,提煉一批本土文化,創意一批符合時代發展的先進文化,打造一批精品文化,培養一批文化人,建設一批文化基礎設施”為目標,深入紮實地開展了“文化強縣”主題活動。

  堅持以文育人,成功打響了“一個寶清縣,半個北大荒”、“濕地觀鳥,寶清最好”等“節慶寶清”文化品牌。幾年來,以各種節日慶典為載體,舉辦了寶清(中國)東北秧歌節、寶清七星河濕地觀鳥節、寶清南瓜節、天府之聲群眾消夏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與黑龍江電視臺《新聞夜航》聯合舉辦了“給夢想插上翅膀”特別節目,籌資百萬元幫助貧困學生。雪松詩社、鶴春民樂團、挹婁書法部落、陽光之旅舞蹈隊、天府之聲舞蹈隊、心音合唱團等群眾性文化組織,在各項活動中逐步壯大,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昇。

  注重加強市民素質教育,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創辦了《道德講堂》,深入社區、校園、村屯授課40餘場,受眾超萬人。廣泛開展“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志願者服務和“三創”活動,紮實選樹身邊雷鋒式好人和道德模范群體,評選出9名“全縣道德模范”、10戶“十星級文明戶”。大力倡導七個像我一樣“寶清精神”,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像我一樣熱愛寶清、像我一樣愛崗敬業、像我一樣勤政廉政、像我一樣聯系群眾、像我一樣關注民生、像我一樣爭先創優、像我一樣文明誠信”的各類道德模范典型,在全縣樹立“知足、感恩、擔當、自律、求是、爭先”的“六個意識”,為“三優”文明城市創建工程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展望美好未來,寶清縣委書記朱海濤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他說,今後五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以打造“全省煤電化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安全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輻射帶動力強的現代市場體系和功能齊全的新興工業城”為重點,強力推進十大立縣產業項目、十大市政民生工程,十件關乎寶清未來發展的大事和八大功能區建設,堅持跨越發展和保障民生並重,改革開放和項目建設並舉,一二三產和社會事業並進,黨的建設和文化建設並建,加速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力爭用五年時間,在經濟總量上再造兩個寶清,為全面建設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生態文明、富裕和諧、宜業宜居的新寶清而努力奮斗。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