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9月21日訊 日前,省政府正式發布了《黑龍江省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實施方案》,結合我省正大力推廣的“首診在社區”醫改舉措,全科醫生將出現在離我們最近的社區醫院中,簽約後即可成為市民的家庭醫生。據了解,今年年底前,我省將初步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全科醫生將作為家庭醫生走進市民生活,推廣以後我省每萬名居民將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底啥是全科醫生、今後會怎樣為居民服務?20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哈爾濱等三城市為試點
“培養全科醫生最終的目標,是讓我省的每位居民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對於為什麼要培養全科醫生,省衛生廳負責此項工作的處長姚國峰表示,培養的所有全科醫生都將在基層醫療機構也就是社區上崗,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和健康諮詢的服務,成為居民的家庭醫生。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是對我省現行醫生培養制度、醫生執業方式和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重要改革,按照規定,我省將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其中,我省先行確定哈爾濱市、大慶市、七臺河市作為全省試點城市,從今年開始全面推進實施全科醫生制度。各市(地)、縣(市、區)要分別確定若乾縣(市、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試點單位,全面推進實施全科醫生制度。
當全科醫生要多讀三年書
全科醫生如何培養?按照我省實施方案,全科醫生培養模式為“5+3”,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也就是說如果想當全科醫生要再多讀三年書。
據介紹,在過渡期內,我省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采取兩種方式:一是畢業後規范化培訓,從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中招收,由省級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負責培訓;另外一種是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全科方向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按照統一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要求進行培養,培養結束考核合格者可獲得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合格證書。此外,我省還鼓勵在崗醫生轉崗全科醫生。
按照我省規定,力爭到2013年年底,全省政府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鄉鎮衛生院均有1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20年,我省將初步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與居民建立契約關系劃片服務
“居民最需要的不是小病也到大醫院就診,而是有近在身邊的全科醫生能進行日常診治、提前預防,全科醫生平時在社區坐診、隨時上門為轄區居民服務。”姚國峰說,全科醫生的服務其實就是與居民建立契約服務的家庭醫生,日常他們將根據每位居民的不同情況,實施預防保健和健康諮詢,居民則根據自己意願選擇喜愛、信任的全科醫生作為自己的家庭醫生。其中,參保人員可在本縣(市、區)醫保定點服務機構或全科醫生范圍內自主選擇簽約醫生,期滿後可續約或另選簽約醫生。我省每名全科醫生的簽約服務人數控制在2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要有一定比例。
為讓居民看病不再難,我省還將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機制,逐步建立基層首診和分級醫療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院出入院標准和雙向轉診機制,也就是今年起有條件地區率先開展全科醫生首診試點,鼓勵組建由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公共衛生醫生或鄉村醫生等人員組成的全科醫生團隊,劃片為居民提供服務。
為簽約居民看病按年收費
全科醫生的服務如何收費?記者了解到,我省全科醫生將按簽約人數收取服務費,也就是說全科醫生為簽約居民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按年收取服務費。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個人分擔。具體的標准和保障范圍由我省各地根據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簽約人群結構、基本醫保基金和公共衛生經費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按照不同人群的需求,通過提供不同的醫療衛生服務實行不同收費標准。簽訂服務契約的非參保居民,按協議由個人支付服務費。
而對於全科醫生其他診療收費標准我省也進行了限定,按規定,我省全科醫生可根據簽約居民申請,提供非約定的醫療衛生服務,並按規定收取費用;也可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按規定收取一般診療費等服務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