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無車日綠色出行是主流:公交車一天多跑20趟 騎車比開車快
2012-09-23 16:05:07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劉旭 王辛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3日訊 9月22日,剛好是市民郭琳娜騎車上班兩周年的日子。由開車上班變為騎車上班,理念的轉變,是緣於無車日的啟發。

  郭琳娜有6年駕齡,以往,從家開車到單位,要經過13個紅綠燈,單程要花費40分鍾——幾乎早上都要遭遇堵車,還有總也等不完的紅綠燈。2010年的“無車日”,郭琳娜和同事第一次嘗試騎自行車上下班,平時40分鍾的車程被縮短至15分鍾,在騎車沿途目睹的尾氣污染,讓郭琳娜在感受到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意識到“無車”的環保意義。郭琳娜決定把騎車出行的理念堅持下去。

  在郭琳娜的帶動下,許多同事也開始加入騎車出行的行列。郭琳娜說,“無車日”並不只是提倡一年中有一天不開車,而是提倡一種少開車的綠色出行方式,盡可能減少機動車使用的次數,為這座城市,也為自己。”

  公交車的無車日一天能多跑20趟

  談起對“無車日”的最大感受,106路的車隊隊長陸群說,搭乘公交車出行的市民多了。陸群說,由於私家車和公車減少使用,道路順暢,公交車運行速度提高、中轉加快、運力增長。陸群給記者算了筆“跑圈賬”:“無車日”車少了,以前跑一圈最少需要1個小時,現在跑一圈只用了50分鍾;“無車日”乘客多了,車隊32輛公交車,一共跑圈190圈,多拉運了20圈的乘客,以前車隊一天最多只能跑上170圈。陸群說,今年我市又新增了600輛使用清潔燃料的環保型公交。106路的32輛公交就都是使用天燃氣做燃料的環保型公交,“環保型公交對環境的污染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乘坐公交出行了。”

  藍天無車日市民喘氣舒服了

  昨天,“無車日”的環境空氣質量日報出爐。9處監測點監測結果顯示,空氣質量均為良好,空氣污染指數為67。

  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22日12時33分發布的空氣質量日報顯示,22日,我市南崗學府路、道外承德廣場、道裡建國街、平房東輕廠等9處監測點監測到的空氣質量均為良好。可見“無車日”由於車輛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物排量減小,對空氣質量的改善有較為顯著的效果。

  一項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市機動車達到了90.2萬輛,年均增幅為14.46%。市環保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機動車總量在不斷增長,機動車排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也呈現上昇趨勢,對持續改善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用實際行動減少機動車排氣污染,保護哈爾濱的碧水藍天。

  一座城的無車日 從無章變有序

  與以往車輛川流不息的街頭相比,“無車日”不再熙熙攘攘。

  在道裡區友誼路、安發橋等交通要道處,車輛秩序井然,通行順暢。在各交通要道十字路口,公交車和出租車成了主流,偶有私家車加入。

  作為“無車日”示范街的長江路實施限行,這裡是“無車日”的一個縮影。記者看到,一分鍾內僅有幾輛出租車通行。在與長江路相交的紅旗大街上以及平行的黃河路上,穿行的車輛也有所減少。從區域交通狀況來看,“無車日”當天會展中心附近的交通流量發生了比較顯著的變化。

  在長江路與紅旗大街交口執勤的交警表示,“無車日”對部分車輛實行交通管制只是臨時的,只是一種號召性、象征性的舉措,最終實施要靠大家自覺,要把綠色出行的理念真正帶到生活中來。

  9月22日是“無車日”,記者走上街頭,感受“無車日”給城市裡的人們出行和生活上帶來的改變。無車日活動,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居民轉變了觀念,公共交通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將逐漸成為主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