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6日訊(記者 孫曉銳)延壽縣是農業縣份,經濟基礎薄弱。在當地群眾的眼裡,髒、亂、差是過去延壽縣城區的顯著標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成為群眾抱怨基礎設施落後的一句順口溜。可如今走在縣城的大街小巷,人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道路整潔了、環境優雅了、基礎設施健全了。當夜幕降臨,延壽小城霓虹閃爍,絢麗紛呈,流光溢彩。
城市建設的顯著變化無不包含著全縣住建人的辛勤與汗水。作為全縣住建事業的帶頭人,延壽縣建設局局長任寶福自2007年任職以來,特別是在深化“三優”文明城市創建工程過程中,堅持一切工作以民生為先,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積極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
任寶福在施工現場指導工作。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富強西胡同居民要求開通防火道,他現場踏察後,不僅開通了防火道,還修建了338延長米的砂石路,從而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西大溝紅星橋以北的居民,夏秋兩季經常被水淹,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他組織力量對大溝進行了砌石護坡;拆遷工作政策性強,涉及被拆遷戶切身利益,在處理拆遷糾紛中,他面對個別被拆遷戶的謾罵、甚至威協,始終耐心解答,熱情服務。任寶福常說,“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根本。”
為了實現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承諾,任寶福始終堅持“深入一線抓推進、走進現場促落實”的工作原則,始終奮戰在城鎮建設第一線。在各項工程建設中,他帶領建設人員倒排工期,發揚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作風,堅持每天都到施工現場巡查,與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施工中遇到的問題,有時甚至吃住在工地。
為不斷提昇“三優”文明城市創建水平,加速城市昇級,任寶福堅持把打造“乾淨、舒適、整潔”的優美環境作為城市的發展定位,相繼實施了集中供熱、污水處理、管道燃氣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007年,延壽縣啟動了城鎮集中供熱工程,建設了熱源廠,配建了13座換熱站,拔掉了百餘座高污染的散燒小鍋爐。2011年,又啟動了奧德管道天然氣建設項目。老百姓高興地說,“過去只有大城市纔有的天然氣,現在咱這小縣城也有了。”
在各項市政工程建設中,任寶福要求住建系統始終把民生為先放在首要位置,不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在打造體現發展和品位的標志性建築工程的同時,全力推進利民、便民的民生工程。
近年來,延壽縣把城鎮道路硬化改造作為市政工程建設重點,主街路和巷道硬化率分別達到100%和96%。以棚戶區改造為著力點,全力推進城鎮開發建設。相繼實施了城鎮房屋開發、建築節能改造、農村泥草房改造工程。每年新增辦公、商服住宅樓35萬㎡,完成了23棟25萬㎡住宅樓的節能綜合改造,拆除農村泥草房2595棟14.3㎡,新建磚瓦房2595棟22萬㎡。通過開展裸土整治、市容綜合整治等一系列活動,推動“三優”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推行精細化、標准化管理,結合環境綜合整治活動,亮化樓體25棟,整修破損臺階360處,整治商業牌匾68個,清理小廣告9000餘處,治理大溝4500延長米,環衛工作不斷加強機械作業水平,實現了垃圾不落地、不留存。
住建局乾部職工慰問當地貧困戶。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此外,延壽縣住建局還積極開展“黨旗耀光芒、四興代代傳”活動,組織共青團員深入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為貧困黨員送去了豆油、面粉、水果等生活用品。在貧困老人鄧中禮家,慰問組詳細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困難,並表示今後將繼續關心、照顧老人的晚年生活。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經過任寶福及全縣住建人的不懈努力,延壽縣城市面貌不斷發生變化,人民滿意態度不斷提昇。2007年以來,延壽縣被評為省級園林城市,延壽縣建設局被評為全省“行風建設先進集體”,“城鎮建設工作先進標兵單位”等榮譽稱號,任寶福本人也先後被評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十佳公僕”。
任寶福表示,成績和榮譽只是對過去工作的總結。今後他將繼續帶領全局上下,以建設“長壽山下強縣、螞蜒河畔名城”為目標,把延壽建設成為生態宜居、和諧幸福的現代化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