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綏芬河市創新黨員管理模式引領黨員走向『E時代』
2012-10-11 18:24: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1日訊(記者 侯巍)為進一步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不斷增強黨員的黨性意識,綏芬河市委組織部依托數字化黨建信息管理平臺,以“黨員管理精確化、活動方式現代化、教育培訓個性化、黨員服務人性化”的“四化”目標,不斷創新黨員科學化管理模式,引領黨員走向了“E時代”。

  建立“一卡一庫”制度,實現黨員信息管理精確化。

  依托綏芬河市數字化黨建信息平臺,建立“一卡一庫”制度,即:“一卡”是以黨員身份證號為統一識別碼,為全市每名在冊黨員和流動黨員建立的電子活動卡,作為黨員網上身份識別、活動記載的憑證,全面記錄黨員的基本信息、組織生活、義工服務、黨務報告、黨費收繳、組織關系、獎懲情況、積分查詢、短信管理等情況;“一庫”為建立全域覆蓋、多向互動的黨員全員動態信息庫,方便黨組織對黨員的流向、流量、流動頻率等情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實現了黨組織對黨員的實時動態精確管理;在黨籍管理上,突破了傳統的黨籍管理的方式方法,打破地域限制,對需要轉組織關系的黨員,只要向黨組織提出關系轉移申請就可進行接轉,整個審批過程均在網上完成,為黨員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免除了黨員往返於多個地方接轉組織關系之苦。自數字化黨建信息平臺運行以來,為全市4055名黨員建立了“電子活動卡”,通過網上接轉黨組織關系有600多人次。

  建立開放有序的培訓方式,實現黨員教育培訓個性化。

  為徹底改變過去黨員培訓在會議室讀書、讀報和學文件的傳統教育手段,市委根據黨員多樣化的培訓需求,建立開放有序的培訓方式。創新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數字化黨建信息平臺、黨員乾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等現代化的教育模式,讓黨員接受教育不受時間、空間和個體素質差異的限制,時時都能接受黨的教育,處處都能感受黨的溫暖。豐富培訓內容。根據黨員的培訓需求,采取“菜單式”點學的方式,不斷豐富培訓內容,將具體培訓課程列為“必修+選修”兩種培訓模式,並要求每名黨員每年培訓學時達到30小時,不斷提高黨員接受黨組織教育的積極性。加強培訓成果。借助數字化黨建信息平臺將黨員每次培訓的學分納入“黨員電子活動卡”,建立了黨員教育培訓學分制度,把學分完成情況作為黨員評先、提拔和調動的重要依據,使黨組織對每名黨員的培訓情況進行實時掌控或定期分析。目前,全市各級黨組織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00餘期,培訓黨員乾部近4000多人次。

  建立黨組織快速動員機制,實現黨員活動管理現代化。

  為有效解決黨組織開展活動存在的動員速度慢、范圍窄、效率底等問題。市委依托數字化黨建平臺短信群發系統,建立了黨組織快速動員機制,使黨內活動逐步邁向了“三個轉變”。實現“封閉”向“開放”轉變。在黨組織開展活動時,提倡跨區域、跨行業和跨單位聯合開展黨組織活動,對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推行開放式管理,不受黨籍關系和地域限制,黨組織通過數字化黨建信息平臺發布活動公告,黨員可持卡參加任何一個組織活動,系統自動為黨員形成積分,有效做到了黨組織活動資源開放共享。

  實現“分散”向“精確”轉變為不斷激發黨員參與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市委出臺了《數字化黨員積分管理辦法》,將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教育培訓、義工服務等教育管理服務情況量化累積成分數,要求每名黨員年活動積分達到12分,並按照“月末統計、月初提醒”的方式,系統每月自動為黨員發送“電子黨務報告”,做到黨員流動到哪裡,黨組織的管理就延伸到哪裡。目前,運用平臺開展活動800餘次,自動為3544名黨員進行了積分,發送黨務報告8期,短信49000餘條。

  實現“傳統”向“靈活”轉變為提高服務實效,市委依托數字化黨建平臺建立網上黨員服務中心,采取城市地圖窗口樣式,公示各基層黨委、社區黨組織實景位置、聯系方式。同時,為搭建黨員有效發揮作用的平臺,建立了黨員義工服務制度,堅持以社區黨組織為依托,以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黨員為主體,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成立了黨員義工協會,下設12個義工分會,120支義工隊伍,服務項目涉及扶貧幫困、環境治理、衛生醫療等10大類。目前,全市已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黨員義工服務隊78個,企業義工隊23個,其他領域義工隊19個,共開展活動2000餘次,奉獻服務時間66162小時,共捐款捐物22.87萬元。逐步形成了在社會上“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的良好氛圍,徹底改變了過去黨內活動的單一,使服務力量由傳統的松散型變為緊密型,有效的破解了黨員服務群眾質量不高,成效不明顯的問題。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