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7日訊 建設區域化養護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標准化養護工區及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我省全方位打造公路應急救援及養護管理體系。
三年決戰,我省公路總裡程突破15萬公裡;確保路暢民安,公路應急救援及養護工作提上日程。省交通運輸部門按照輻射半徑160公裡范圍規劃建設了哈爾濱、齊齊哈爾、雞西、佳木斯、北安5個區域化養護應急救援中心,作為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兼顧服務普通公路,承擔養護工程、應急搶險、道路清障、事故救援、設備信息發布以及戰備物資儲備等任務。組建了66個標准化養護工區,全面開展公路橋梁的養護管理任務。在全省形成了以區域應急救援中心為主體,以養護工區為依托的清障救援及應急處置網絡布局,努力實現一般災害下應急救援2小時內到達、應急搶通24小時內完成。一個省市縣三級公路交通應急預案體系日漸成熟完善。此外,還建設了建三江管局等應急物資儲備中心,輻射面達600公裡,一旦公路出現雪阻、水毀等事故,能夠迅速搶修保通,實現養護、治超、應急搶險、服務『四位一體』。
針對我省路面溫度裂縫及凍害裂縫大量存在的情況,從去年冬天開始,省收費公路管理局對全省高速公路進行系統性的養護項目儲備。今年春季,在全省推廣預防性養護經驗的同時,又統一瀝青路面灌縫人員設備配備、統一材料、統一工藝流程、統一安全管理,瀝青路面采用改性瀝青、水泥路面采用硅酮膠灌注,嚴格控制灌縫工藝,做到既飽滿又不至於被車輪碾帶污染路面。目前,全省已實現瀝青路面灌縫機械化和標准化施工,徹底拋棄了『大油壺、大掃帚、大板鍬』的原始作業方式。
結合我省高寒多雪、凍融交替的氣候特點,交通運輸部門科學實施清雪保通、設施維護、坑槽修補、裂縫灌注等常規養護作業項目,大力推廣預防性養護技術,通過流程化、規范化的養護作業,提高作業效率,保證作業質量。全省將以往一年一次的春季灌縫調整為春秋兩季二次灌縫,消除秋末冬初的水侵害問題。為了增加保潔效率,全省收費系統引進了先進的大型養護設備200餘臺,自主研發設備40臺。
目前,全省普通公路養護管理已經邁入『養護轉型、管理昇級、改革加速、服務提高』的新階段;今年要完成15個農村公路養護示范縣創建工作,確保農村公路有路必養,養必見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讓普通公路最大限度地發揮通行和服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