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層 看發展]伴雪常青馬尾松——記踏實找礦人王建平
2012-10-18 14:04:15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超 強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8日訊 (王超 記者 強銳)大興安嶺地區活躍著一位黑臉龐、身材瘦削的找礦人。

  他性格淳朴,不善言談,平凡無奇。

  偃尾山礦區遍布馬尾松,馬尾松貼地簇擁而長,雖沒有偉岸挺拔的樹乾,但它們深接地氣、伴雪常青、不爭奇斗艷、結松果奉獻大自然……

  這位偃松一般的踏實找礦人常年工作於此,他就是現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706隊勘查院總工王建平。

  正是這股子踏實與堅毅,支橕著他帶領項目組發現了岔路口超大型鉬礦,使偃尾山礦區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銅銀礦床,帶領項目組發現找礦潛力良好的布魯吉山鉬礦化區。他自己也從一名普通的地質技術人員一步步成長為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706隊勘查院總工,為單位、為地質事業、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

王建平在野外工作時堅持學習。

  直視不足,開不斷學習之良方

  2005年,王建平初當項目負責。雖然工作上的認真勁兒絲毫不輸現在,但是找礦知識的匱乏還是導致當年的工作出現紕漏,勞而無獲。

  收隊後,不服輸的王建平琢磨自己“栽跟頭”的病根兒,就是知識儲備不足。在自己的找礦實踐中因缺乏理論知識,往往“跑偏”了還不自知,再努力、再認真也沒有實在意義。

  找准了病根兒,他開始對癥下藥。

  學什麼?學找礦方法、找礦理論和礦產勘查法規。他認准一個理兒,就是為適應找大礦、“攻深找盲”的需要,必須具備先進的理論知識,熟知多種成礦模式和勘查方法。他自費買了6000多元的地質專業書籍,鑽研岩石構造、礦床模型、淺成礦床等理論。

  怎麼學?使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在工作和生活之餘擠時間學。他常說,“鋒利的刀砍好柴,礦從知識中來,擠時間學習就是在工作,是不在野外的地質找礦”。

  野外工作的盛夏酷暑,天天在礦區跑,但他每次出隊都帶著幾本正在看的書,一得休息就顧不得一天的勞頓,翻出書來看看。

  收隊整理內業期間,絲毫不比野外工作輕松。寫報告、寫總結、寫設計,工作沒有8小時的概念。2005年以來,他幾乎很少休大禮拜,只在2010年休過一個元旦假期。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他仍然堅持從單位到家、從飯桌到書桌,再學習、再充電,結合找礦實踐,形成找礦新思路,為新年度找礦工作打好基礎,通過“冬閑”學習為“夏忙”找礦作技術支橕。

  王建平的找礦意識得到昇華、把握地質成礦理論水平得到提昇,為日後增強踐行找礦能力夯實了基礎。


  以苦為樂,踏踏實實找礦

  有人說,“王建平是福將,礦在腳下,踢都踢不走”。

  但機遇總是鍾情於有准備的人,礦是他在找礦理論積淀下一步步踏出來的。這離不開他“身之所歷、目之所見”的腿勤理念;更離不開他善於思考,具備知與行“無縫鏈接”的領悟力。

  他苦中作樂。在擔任大興安嶺多布庫爾河上游預查項目負責人時,和項目組同志在這個遍布高山溝谷、濕地水系的工作環境中,日夜與蚊子、小咬、?蠅親密接觸,晴天在密不透風的林中蒸桑拿,雨天在汗泥水中沐浴……即使工作環境如此艱苦,他仍堅持對這個項目600平方千米工作面中多數地質線路的地質點、眾多的化探(水系、土壤)點進行檢查。

  自2005年進入大興安嶺地區工作以來,他正是憑著這股鑽密林、攀陡坡、踏塔頭、越溪流的不怕吃苦的勁頭兒,汗一把、泥一把,踏踏實實地跑遍了負責的每一個工作區,發現了一個個礦點、礦床,提交了兩個優秀地質報告。

  重視找礦勝過一切名利,樹立獻身地質事業之目標

  王建平從事地質找礦工作時心無旁騖,全身心撲在找礦工作上。他的工作業績令人敬佩,但他重視找礦輕視名利的朴實勁兒更令人動容。

  他擔任岔路口項目負責人時,在岔路口地區一處化探異常較好點布置槽探。其中,有一個200米探槽孔施工質量非常好,地層界線清晰。前去質量檢查的局專家同他一起到探槽內觀察時發現了鉬礦化體。自此,他帶領項目組發現了岔路口超大型鉬礦。

  2007年,在岔路口項目的普查階段,即將揭開特大型鉬礦面紗時,一個艱難的抉擇擺在了他的面前。有領導提出為了岔路口和偃尾山兩個礦區都出成果,詢問他是傾向於繼續留在前景明朗的岔路口項目名利雙收?還是轉向偃尾山這個“前途未卜”的項目埋頭苦乾,踏踏實實把基礎工作乾好?

  他思索了一夜後,認真堅定地選擇去偃尾山。在他身上印證了名利不應成為地質人找礦的羈絆,獻身地質事業、找到礦纔是地質人至高無上的追求。

  從此,王建平開始一心撲到偃尾山項目上。為了有利於普查找礦工作的需要,他堅持住在礦區。住在礦區意味選擇了困苦寂寞,但可以節省出往返時間,早晚都能到工作點再看看。幾十公裡的深山林海,夜晚有時只有他和組員兩人,為了防野獸襲擊,他們帳篷前掛上幾個玻璃瓶,借助玻璃瓶的碰擊聲嚇跑野獸,給自己壯壯膽。

  為保證槽探施工效果,克服凍土層對槽探施工的影響,他在多處布置探槽,陽光曬化一層就挖一層。項目組人員少,只能僱當地人員幫助進行地表采樣,為了保證樣品采樣准確,他會經常指導監督,並對樣品逐一進行復查,以確保采樣質量。

  王建平和項目組同志紮實做好基礎工作,取得了詳實的地質資料,現偃尾山地質項目普查已轉入詳查階段,經過坑探驗證,該礦銅、銀、金儲量已達到一定的可供開發規模,為大興安嶺地區銅、銀、金伴生礦種找礦突破做出了貢獻,王建平踏踏實實找礦的精神被又一次賦予了至高無上的榮光。

  後記:每一個身在一線的地質工作者都十分不易,每一個地質工作者的心裡都藏著無數感人的故事。他們的不善言談更應成為文字工作者去發掘、去傳揚的動力。因為只有將這些不為人知的感動傳播出去,纔能讓更多的人去認識、去支持地質工作,感染更多的人投身其中、奉獻青春。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