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訊 冬天吃酸菜是東北人的習俗之一。近幾年來,生活節奏的加快,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自己醃酸菜了。尤其隨著市場上出現袋裝、散裝酸菜,更多的人習慣於買酸菜吃。不過,記者發現今年天氣轉冷之後,一些年輕人也開始熱衷買壇壇罐罐自醃酸菜。
小李家在外縣,自己和老公兩個人在市裡生活。最近,看著周圍的大爺大媽開始醃酸菜,勾起了她小時候在家幫父母醃酸菜的美好記憶。『去市場一看,大白菜0.3元一斤,而酸菜卻要3元錢一斤,遂下決心自己動手醃酸菜』。
記者走訪一些市場發現,除了整棵酸菜,還有袋裝切好的酸菜,更加方便,不過,這種袋裝酸菜,標注重量為500克的售價在3元錢左右,包含一定量水分,要比成棵酸菜稍貴些。市場銷售人員介紹,目前,正值自家酸菜還未醃好的時候,因此稍微貴一些,再過一段時間,自家酸菜醃好了,市場上的酸菜價就會下降。
近年來,頻頻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讓不少市民對已經加工好的食品心生畏懼,這其中亦包括酸菜。記者采訪中發現,對加工好的酸菜不放心,是一些市民開始自己醃酸菜的原因之一。
『之前購買了50斤大白菜,晾曬好了,准備去買口缸醃酸菜。買白菜的時候,看到市場上有家賣缸的日雜店,當時擺了一排缸,今天有時間就直奔這來購買,可沒想到就幾天的工夫,缸竟一個不剩了。』在龍沙早市,市民小趙告訴記者,食品安全問題頻出,讓他想到了自己醃酸菜,同時也是想體會一下自己醃酸菜的樂趣。『其實父母家都醃酸菜,但以後父母年紀大了,這種老習慣應該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得到傳承。』經營日雜店的老板也沒想到今年缸會賣得這麼好:『貨進少了,我今年冬天進了30多口缸,全賣光了!』
記者隨後走訪了我市的多家日雜店,發現市場上售賣的缸有大、中、小三種型號,其中中號缸賣得最好。 『脫銷了!』永青市場附近一家日雜店的老板介紹,往年買缸的市民以老年人居多,今年出現了很多年輕人。『這小號缸能漬10多棵酸菜,一家三口醃一缸可能不夠一冬天吃的。大缸太大,能放50來棵酸菜,小年輕的吃不了,老年人買的多。』老板說,這是能漬20棵左右的中號缸脫銷的主要原因。
記者在調查中得知,醃酸菜從家家戶戶冬天『必修』科目到成為老年人的『專利』,如今又吸引了年輕人的注意,期間有十來年的時間。幾家日雜店老板都表示,雖然年輕人買缸醃酸菜的多了,但還沒形成主流,『10個買缸的人中能有三四位年輕人吧。』店老板說,不知道這些年輕人是一時好奇,還是真的打算『回歸廚房,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