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 7月末,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生王淮卿、秦瑞松遠赴西藏,到西藏藏醫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兩個生活在大城市裡的“90後”小伙,放棄大企業給出的高額年薪,選擇沒有工資、條件艱辛的援藏工作,感到無怨無悔。

到藏族學生價做客、家訪。
據了解,藏醫學院的師生全部為藏族同胞,九成以上是農牧民家的孩子,學校僅有藏醫和藏藥系兩大專業,授課及教材都用藏語,學生普遍漢語水平較差。二人被分配到學工處,主要負責學籍管理和社團工作。見學校缺少文體活動,二人組織校園文化月舉辦“喜迎十八大文藝晚會”,利用課餘進行籃球比賽,引來學生們熱情參與。
3個月下來,強烈的高原反應仍然帶來不適,從教學樓到宿捨200米距離,途中接個電話都會喘不上氣,1小時沒喝水嘴脣就乾了。秦瑞松經常會感到頭痛,缺氧導致嘴脣、手指發紫,他們每天憑借吃藏藥緩解代償性心肌肥大、預防慢性心力衰竭。
學校有一個對口援建的村叫“白瑪曲林村”,這裡海拔5000米高,冰川長年不化。游牧民住土房,撿牛糞燒火,村裡的老人和兒童因缺少御寒衣物多被凍傷。二人用相機拍下當地生活,發到自己的微博和人人網,號召捐贈“愛心包裹”。網友競相轉發這些圖片,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餘套衣物很快郵寄到藏區,這些包裹有70%以上來自我省,廣州一個小老板一次寄來50套新毛衣。這些衣物,被他們帶上雪山分發給牧民。當他們了解到,該村唯一的水源就是雪山上融水,一到冬天水渠結凍,吃水變得更加困難。二人實地踏查後,向母校工程專業的師生求助,目前已為當地政府籌建供水工程完成了圖紙、預算及施工方案。
兩人還騰出自己住的校門衛室,開闢“漢語角”學習小組。他們還聯絡愛心人士,幫助3名貧困的藏族學生順利讀上大學。
小王和小秦告訴記者,從小就向往聖潔神秘的布達拉宮。好工作、高收入只能證明有一定的能力,但自己現在還很年輕,需要一番好好磨煉完善自我。“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