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十八大代表朱清文: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深化農村改革
2012-11-10 18:02: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元 崔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陳元 崔峰) 十八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市委書記朱清文10日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解決好“三農”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通過深化農村改革攻堅克難。

  十八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市委書記朱清文接受采訪。

  記者:請您結合十八大報告,談談對深化改革的認識。

  朱清文:我連續參加了三次黨代會,親身經歷了我們黨十年來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程和輝煌,親身參加了黑龍江近年來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改革創新、歷史性突破的偉大實踐。通過認真學習十八大報告,我深感振奮。報告對過去五年、十年取得的輝煌成就、寶貴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評價中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的闡述非常精闢、深入。我想,科學發展觀必將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指導。

  十八大報告傳遞出強烈的改革信號,強調改革開放要有新舉措,科學發展要有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要有新提高,我們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有新作為,我們各方面的工作要開創新局面,這一切的實現都要靠深化改革完成。

  記者:如何理解深入推進現階段農村改革。

  朱清文:正如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在我看來,解決好“三農”問題也要依靠改革攻堅克難。

  我理解,深化農村改革就是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著力促進農民增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農民專業合作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記者:綏化市作為農業大市,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如何以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朱清文:綏化市被農業部確定為黑龍江省唯一的整市(地)整建制農業高產創建示范市。繼去年糧食產量達到了305.8億斤後,今年糧食產量有望突破330億斤,實現“九連增”不成問題。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探索了深化改革、提昇發展、更高水平惠民的新路徑。

  一是以家庭承包為基礎,以合作經濟為載體,加速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我們適應農民持續快速增收致富、農業持續高產穩產、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要求,大力推進以機械化、水利化、產業化、科技化、市場化為重點內容的現代化大農業建設。近兩年,全市新建千萬元以上大農機合作社219個,新建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19個,開工建設節水增糧工程330萬畝,全市土地規模合作經營1020萬畝,佔耕地面積的32%。

  二是發展合作農業、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是對家庭經營機制的改革深化,是多贏之舉。流轉土地經營權的農民在土地承包收益權得到保障的基礎上通過勞動力轉移再就業增收,種地農民靠規模經營擴大增量和應用先進技術增產增收,加工龍頭企業獲取穩定生產原料供給,國家和社會在提高生產能力、生產效率中獲取更高水平的糧食安全保障。

  加快農業現代化在我們市表現為五種模式,即:企業載體模式。形成工農貿一體發展格局,全市有50多家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了合作關系,土地規模經營面積60多萬畝;農機合作社載體模式。發揮農機合作社大面積規模作業優勢,全市219個農機合作社,平均每個合作社規模經營面積都在3萬畝以上;大戶載體模式。全市由能人領辦的種植合作社1400多個,養殖合作社1200多個;農戶互助模式。規模經營土地100多萬畝;局市、場縣共建模式。共建農機合作社10個,帶動規模經營70萬畝,年“三代”作業面積500多萬畝。

  記者:作為糧食主產區,如何發展工業經濟,推進工業化?

  朱清文: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這幾年,我們從實踐中探索出了糧食主產區五種發展實體經濟的模式,我們叫做“五型經濟”,分別是異地經濟、鄉(鎮)村經濟、產業園區經濟、都市圈經濟、城市型城市群經濟,提出了全面建設“五個一流”,即建設全省一流工業經濟和產業園區、全省一流現代化大農業、全省一流社會主義新農村、全省一流城市型經濟和中等規模城市群、全省一流民生和社會事業,加速實現“中心崛起、富民強市”的戰略目標,強力推進“六個跨越”,即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大農業跨越、由落後農村向社會主義新農村跨越、由農業大市向工業大市跨越、由經濟弱市向經濟強市跨越、由大農村向大城市群跨越、由較低民生水平向較高民生水平跨越。

  我們在實踐中感到,以工補農纔能真正強農,建立城鄉聯動、一體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產業關系纔能保證農村的科學全面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村工業化是農村全面小康的題中應有之義。去年以來,我們按照省委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的戰略部署,強力全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在去年新上投資3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368個、投資800億元的基礎上,今年新開工建設3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668個,投資1602.4億元,實現了新的重大突破。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科學發展觀指導,探索農業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新路,全面推進區域“五位一體”建設。

責任編輯:關虹